分类: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2-15 来源:网络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自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然而与此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糟糕。生态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明确提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马克思关于生态理论的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几十年来,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文明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国内研究现状: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顺应生态文明的世界潮流和中国环境现状,第一次在国家层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专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规划,从国土空间布局、资源幵发与保护、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整体的规划。此后,学术界展开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使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研究逐步达到高潮。国内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主要表现在: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研究上,朱洪强、黄健在其文章《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学术论坛,2011年12期)中认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一体存在的,人是自然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鲁长安在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6月)一文中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出发,指出生态文明是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当代价值研究上,王怀兵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6月)一文中认为生态文明是整体性的,同时生态利益的享有应是公平的、无特权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有利于开展广泛的国家间、区域间的生态文明建设。祝黄河、吴瑾青在文章《生态文明建设: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02期)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的发展路径,是中国共产党对文明形态,社会建设以及发展方式的新认识。邵 鹏、安启念在《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价值》(求实,2012年08期)一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与社会主义要求的内在一致性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能够互为基础,并对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可见,生态文明已引起我国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
国外研究现状:英国的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起点,并由此带来全球性的变革。国外一些思想家和理论家始反思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生态学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思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康纳指出社会主义需要生态学。因为后者强调地方特色和交互性,并且它还赋予了自然内部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以特别重要的地位。生态学需要社会主义,因为后者强调民主计划以及人类相互间的社会交换的关键作用。 福斯特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符合生态理性的经济模式来取代资本主义经济理性驱动下的市场经济模式。法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高兹在其著作《经济理性批判》中提出了“更少的生产,更好的生活”的理性消费价值观。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术界深刻挖掘马克思主义原始文献中关于自然观和生态思想,并将其系统化、理论化,涌现出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当代价值研究成果。而这些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将更富于时代性,将更加具体地解决时代发展中人类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在国际国内前人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进一步总结、归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有助于人们对马克思自然观,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进而深化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理解,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内在价值和当代意义展现出来,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使其得到系统的归纳总结,探讨其在当代的价值,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2)实践意义: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需要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生态文明就需要我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注重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党的正确领导、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和构建美丽中国的倡导下,每个人都将创建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己任和义务而共同努力。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实践的深入和发展。
二、选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一)选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马克思主义作家经典著作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以及历次党代会的报告和有关生态文明的期刊、论文等,获取相关文献资料以构建本文的研究框架。
(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对已有理论进行辨析时,还需加大对现实实践问题的关注力度,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地统一,从而更好地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