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2-14 来源:网络
课题研究现状: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二十世纪美国重要的南方女作家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 1917-1967年)的首部作品也是其代表作。其作品拥有独特与众不同的特色,并在思想深度和艺术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国内外评论家及其麦卡勒斯本人都认为其作品是围绕“精神隔绝”这一主题,因此大部分研究作品都集中于孤独、异化的主题和南方哥特体写作手法。
从小说发布至今,国外的研究如火如荼,学者以及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作品,比如主题,宗教,社会政治和女性主义。初始研究阶段,专家们分析的最多的还是作品的主题。奥利弗·伊万斯是最早开始研究麦卡勒斯作品主题的评论家,他认为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爱对于“精神隔绝”没有任何帮助。另一个重要的评论家路易斯·鲁宾在他的文章“卡森·麦卡勒斯,痛的美学”中提到,“麦卡勒斯的小说,我认为都是建立在一个最基本前提上,独处-孤独-人类常态,不会轻易减轻”。有些评论家是从宗教角度开始评价的。弗兰克·德汉姆认为《心是孤独的猎手》是“一则讽刺宗教的预言,用来加强作者的观点‘人的独立性’,注意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独立,而是和上帝的隔阂”。另一学者卡拉斯·路博斯认为麦卡勒斯在小说中赋予某一角色“愚笨”是为了表达想要救赎是徒劳和不可能的。有些是从社会-政治角度入手。他们把五个角色共同的隔绝和孤独感归咎于所处的复杂的社会环境。比如南希·芮驰总结是此小说讽刺了法西斯主义并指出政治可能是催动该小说的原动力。
从197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女权主义来解读麦卡勒斯的作品。大部分学者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以米克·凯利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女性意识和性别认知来揭示父权社会和旧南方传统的影响。对于巴克汀通过详细的研究麦卡勒斯作品总结出的“怪诞”和“女性主义”理论,学者萨拉·格勒森·怀特特别赞赏“有些研究虽然彻底但是还是忽视了麦卡勒斯小说最重要的特点:抵抗和不服从,性别和性别反常”。
国内,对《心是孤独的猎手》的研究还是集中在主题上,一些国内学者倾向于综合性研究麦卡勒斯的所有作品。在2002年,傅树斌教授发表了《心是孤独的猎手》主题剖析期刊文,主要说明了阻碍人们心与心交流的主要原因。知名学者林斌一心一意投入麦卡勒斯的作品研究,在她书里主要分析了性别问题并试着表达作者对于乌托邦理想世界的渴望和社会认知。直到2005年,所有麦卡勒斯的作品都引进到中国引起学术界研究的热潮。但是大部分都是关于麦卡勒斯另一部作品《伤心咖啡馆之歌》的评论文章,关于《心是孤独的猎手》的文章少之又少。
事实上,除了学者王丹和朱文佳分别基于米歇尔·福考特和巴克汀的理论从断裂和狂欢现象进行研究,其余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集中于小说的主题进行探讨。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麦卡勒斯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笔下孤独者的细读和分析,并和作家的亲身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进行对照解剖,揭示人的孤独的生存状态,渴望交流,渴望理解,体验了严重的爱的缺失。 不同于之前学者得出的结论幸福是不可得,本论文尝试说明孤独只是作者一种寓言的表达方式,运用极端的文字呼吁爱和理解,宣扬人与人之间应该更注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