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2-13 来源:网络
课题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熟练掌握英语。特别是年轻一代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他们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便捷,将这些汉英混用的表达频繁使用于网络交流中,导致在当今的网络世界中,新鲜词汇层出不穷,语码混用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且呈现不断增多的势头。
王英在《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一文中提出:“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几乎同步发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的热门词语,有时还被称为“网络雷词”或者“网络热词”,从属于网络语言。”例如:“范跑跑”、“做噩梦”、“躲猫猫”、“俯卧撑”、“打酱油”、“给力”......在网络流行语日益风行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新时代的语言现象,并积极投身到相关研究中来。伴随着网络流行语自身的发展和变化,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也从最初的语言学角度延展开来,涉及到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等领域,呈现了一种多角度、多学科甚至跨学科研究的态势。
廖友国(2009)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阐述了个体追求娱乐、探寻新鲜刺激的内在心理需求以及群体中的从众心理,与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匿名性相结合,共同推动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顾源(2009)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认为大量网络语言的出现丰富了信息交流载体的种类,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与效果,但也使语言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刘国强、袁光锋(2009)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分析了“躲猫猫”作为网络流行语的生产机制,认为网民通过赋予“躲猫猫”以新的所指,对权力进行话语的抵抗。殷朝美(2010)从语言学角度研究,认为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对传统语言文字构成了一次巨大的冲击,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
由于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和丰富性,我们可以在网络交际中发现大量的语码混用现象。“所谓语码(code),是指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一种方言或语体或语域。语码混用(code-mixing)指同一句话、同一个段落、同一篇文本中出现两种或多种语码的交替使用。”通常它是以一种语码为主,夹杂着其他语码,如汉英语码混用就是以汉语为主同时夹杂着英语成分。例如:小case,、who怕who,、卡拉OK .......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语码混用就引起众多学科的关注,并形成多种研究路向。这些研究路向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会话分析角度出发,研究语码混用的功能、动机,代表性学者有Gumperz。
Gumperz根据功能的不同,将语码混用分为两类:情境式语码混用和喻意式语码混用。情境式语码混用是指交际者通过改变语码来适应情景的变化,喻意式语码混用是指交际者通过语码转换表达一定的交际意图。后来,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之上,Gumperz将语码混用的常用语篇功能总结为六个方面:援引、确定特定的受话者、加入旁插语、重述、信息限制、个性化/客观化功能。
第二类是从语法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语码混用的语法制约。Poplack在对西班牙语与英语混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条被认为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语法制约规则,即:(1)自由语素制约(free morpheme constraint):语码混用可以在语篇的任何成分后面发生,只要这个成分不是粘着语素;(2)对等制约(equivalence constraint):语码混用发生时,两种语码的并置不违反任何一种语言的句法规则。
第三类是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语码混用,代表学者有于国栋。于国栋利用维索尔伦(Verschueren)(1999)顺应性理论研究模式来进行语码混用的研究。他认为语码混用的意向主要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linguistic reality)、社会规约(social conventions)和心理动机(mental motivation)。所谓顺应语言现实是指语言使用者在交际的过程中动态的顺应着语言事实而进行语言的选择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顺应社会规约是指对社会文化的顺应;顺应心理动机是指在交际过程中顺应交际者的心理动机。
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便捷,汉英混用的表达频繁使用于网络交流中,导致在当今的网络世界中,新鲜词汇层出不穷,语码混用的现象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都做了有关网络流行语中语码混用现象的研究。刘婧(2013)从模因视角下研究网络流行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并且得出结论:(1)网络语言中的语码混用现象可以被看做是模因传播的结果,因为它符合构成模因的基本三要素:变异、选择和保留;(2)根据Heylighen的模因生命周期理论,模因的产生过程需要经历四个阶段:不同语码通过网络的同化阶段、记忆阶段、表达阶段和传输阶段。邱娅梅(2013)将语码混用分为四种主要类型:(1)英语缩略词与汉语混用;(2)英语单词、词组与汉语混用;(3)英语句子与汉语混用;(4)英语词缀与汉语混用。深入分析语码混用现象,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如何正确对待语码混用现象:对于当前社会频繁出现的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我们既不能过分抵制和拒绝,也不能放任自流,听任其对本土文化和语言的腐蚀和污染。我们关注其发展的同时,也要因势利导,使这些词汇为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并杜绝其中的一些糟粕来污染我们的文化视听。周雪(2013)认为语码混用现象有其积极和消极效应:积极效应是个性化、经济性、求新求异性、委婉性和诙谐性;消极效应是(1)盲目追求新奇,忽视汉语规范;(2)片面追求经济性,而造成错字、别字甚至脏话连篇;(3)给汉语文化带来了冲击。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语码混用现象并正确使用。
国内外学者对语码混用的研究十分详尽,对语码混用的类型、原因、影响分析的也十分透彻,并对语码混用从各个研究视角进行了探讨,但是尚无系统而全面的介绍。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以微博中网络流行语的语码混用现象为语料,分别从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和语法维度对近十年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对语码混用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并对这一现象所产生的社会效应进行批判性思考,意欲指出语言学家和教师对流行语语码混用应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也需要注意对这一发展潮流进行有原则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