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1-30 来源:网络
课题研究现状:
合作学习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David Knoo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合作学习又被称为“团队学习”、“小组学习”、“分享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形式,使学生们为达到共同一致的目标,所进行的一种小组分工合作、积极互助的学习形态。 20世纪70年代初,合作学习在美国逐渐兴起。1985年,Robert Slavin主编的Learning to Cooperate, Cooperating to Learn一书中研究了国外在合作学习上的诸多研究,归纳总结出以下结论: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成就、组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等众多方面都有正面的、积极的作用。1990年,James Cooper联合多名学者合编的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College Instruction一书中提到合作学习能帮助学生很好维持所学到的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发展高级思维、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满意度,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1994年,Elizabeth Cohen在其所著的Designing Groupwork: Strategies for 、the Heterogeneous Classroom一书中表明合作学习对提高概念的学习、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科问题、培养学生高级思维、思辨技能、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教学效果有益。1995年,Spencer Kagan在We Can Tal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Elementary ESL Classroom一书中指出合作学习对语言习得过程中关键的输入、输出和语境变量等各个因素都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2000年,由D.W.Johnson和R.T.Johnson兄弟二人合著的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 A Meta-Analysis一书中提到,合作学习的广为推崇是诸多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第一,合作学习不是空中楼阁,不是凭空而来,它是建立在一系列已有的、成熟完善的理论基础之上的;第二,种种研究表明学生间合作的学习努力比学生间竞争的学习努力和学生个人的学习努力更加具有明显效果;第三,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非常的丰富,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大,从实际出发,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总能从中选取自己可操作的教学方法,如共同及独立学习法、团队游戏联赛法、小组调查法、建构争论法、拼图程序法、合作学习结构法、合作式综合阅读与作文法等,甚至可以在合作学习的理念下,教师根据自己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有自己特色的合作教学法。 在我国,从90年代初期起,就有教育研究工作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随即出现在我国部分中小学。《新课标》的颁布更加推动了我国教育研究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当前,我国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比如90年代山东教育科学院所开展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验”,针对在教学领域全面探讨合作学习进行大型试验研究;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开始“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试验研究“;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合作学习的实用性课堂教学模式的试行等,这一系列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大大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2001年,姚丹在《国外外语教学》发表了“‘伙伴交际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具体的实验,然后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伙伴交际法”进行教学,能更加着重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相互帮助,能很好鼓励学生从单纯获得知识变为理解和运用新知识,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激发。2003年,庾鲜海在《外语教学》上发表的“合作学习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首先探讨了国外合作学习的原则,同时仔细分析了我国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根据我国的教学实践,其认为合作学习教学法能让教师很好营造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能提高学生英语语用的能力和技巧,能增强学生学英语的积极主动性。从2003年的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学者纷纷将合作学习的研究和新课程标准结合在一起,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有:2003年黄远振所著《新课程英语教与学》;2003年张景华在《聊城大学学报》发表的“合作学习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2005年周林所著《主体合作学习:教学影响方式的结构性改变》;2008年罗莎在《南方论刊》上发表的“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论述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理论基础、基本要素以及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等方面,并通过对初中英语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以及教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