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1-29 来源:网络
课题研究现状: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是通过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相互传递信息的过程,或是通过不属于语言范畴的方法和手段来传递消息的过程。总之,在语言交际中,除说出的话语以外的所有表达形式都属非语言范畴。非语言交际可以分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语用失误这个概念是由英国语言学者Thomas 于1983年提出,她将其定义为 “不能理解所说话语的含义”。语言学家指出语用失误不是一般来自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而是由于说话的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表达习惯,或说得不合时宜。 第一部以非语言交际为名的书是 Ruesch和Kees的名著《非语言交际:对人际关系的直观感觉笔记》。进入六七十年代, 非语言交际研究更加深入, 整个系统也更加完善。代表人物有 Ekman 和 Friesen ( 写关于非语言行为的成因、使用和编码的文章)。80 年代以来是非语言交际研究大发展时期,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莱克•布罗斯纳安教授著的《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第一次直接将中国和英语国家的非语言交际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对比。国内最早以专著形式出版的非语言交际研究成果是耿二岭的《体态语概说》(1988)。到了今天, 尽管人类的语言交际系统已经高度发达, 但是非语言交际系统仍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次栋于1984年在其《语用学与语用错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语用错误”这一概念。他详细阐述了十种不同的语用错误并且指出,在语言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不同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的非言语语境和背景下的运用。继黄次栋之后,何自然、严庄对语用失误进行了量的研究,他们以托马斯的理论为基础,对语用失误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语言语用知识和社交语用知识的缺失。 近年来,对非语言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更加广泛,高凤霞(2006)认为非语言交际行为传达的信息是语言交际行为所不能替代的,它具有鲜明性、隐含性、普遍性、辅助性和原始性。慕娅林(2011)指出非语言交际是交际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探讨跨文化中非语言交际的内容、特点以及差异性形成的原因等,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敏感性,对民族文化的包容性、认同性,形成与不同文化交流的不同且高效的策略,从而增强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能力。焦维娅(2010)从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的语用失误方面分析语用失误并提出减少乃至避免语用失误的对策。李绪微(2006)指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主要是由于交际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对认知语境的失误判断引起的,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王静(2007)论述了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表现,以及产生误解的主要原因,并阐述了避免语用失误的对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非语言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因此,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及对策等问题值得我们再做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
课题研究目的:
非语言交际行为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在跨文化交际中它所起到的代替、调节甚至挽救交际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本文将通过分析非语言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种类以及导致这些语用失误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避免语用失误的对策,从而提高交际双方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以便能正确得体地运用非语言行为进行跨文化交际,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
课题研究要点:
1.引言 2.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相关研究 2.1语用失误的定义 2.2非语言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种类 2.2.1 体态语语用失误 2.2.2 副语言语用失误 2.2.3客体语语用失误 2.2.4 环境语语用失误 2.3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 3 .避免非语言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对策 3.1增强语用能力 3.2避免文化偏见 3.3培养文化移情 3.4增强文化包容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