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1-25 来源:网络
课题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高校间的国际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所肩负的使命也不容小觑。为使我国高校能够更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走出去”,更好地宣传我国的历史文化,校名英译便成了当务之急。但着眼当下,我国众多高校校名英译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同类高校校名英译五花八门,翻译方法各式不同,“各自为政”。这大大阻碍了我国的对外交流,抑制了我国的教育发展,也影响了部分高校的声誉。因此,对高校校名英译的准确性及规范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学者对此做了深入研究。 丁夏林(2009)阐述了高校校名英译不准确的原因之一是译者本身跨文化知识的缺乏,并希望找到中西方文化的结合点(取消威妥玛式拼音,只用汉语拼音)以此规范高校校名的英译。朱晓敏(2010)从高校校名英译的原则,音译,意译和结构角度论证,希望校名英译问题引起关注。韩江洪(2011)和姚巧巧(2011)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高校校名英译应该最大程度地适应翻译生态环境,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从而提高校名英译的质量。王银泉(2011)和崔燕(2011)从中国高校校名语义结构组合类型出发,就以往研究的共识和分歧,对我国高校校名的英译原则归纳提炼(如:“地区名/特色名+学校性质类别”结构类型的校名翻译)。房青(2012)着眼于大学校名英译的规范性和得体性进行论述,试图结合中国大学校名英译中的实际现象寻找最佳方法原则,使中国大学校名的英译适当得体。伍澄(2013)和黄莹(2013)分析了校名英译的新趋势、归纳校名翻译的目的性,来反思拼音直译甚至“中式英语”的问题,提出对这一概念的新认识,从而反思拼音译法的可行性。王丹(2014)回顾了大学校名的定义、功能、分类、结构等基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校名英译过程中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各个因素的顺应过程和顺应机制。 综合以上研究,对于音译方法而言,大致可分为5类:(1)威妥玛式拼音译法,如: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 (2) 缩略式音译法,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Beihang University) (3) 方位专名音译法,如:东北财经大学(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4) 文化蕴意词音译法,如:中国人民大学(Remin University of China) (5) 专业属性专名音译法,如:中国计量学院(China Jiliang University)。学者们对校名英译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改正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即翻译时所应遵循的3个原则:规范性,统一性和历史传承性。 就威妥玛式拼音译法的取舍而言,学者们至今还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应该取消,因为这已是过去的产物,不符合当下时代的要求,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代表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祖辈留些来的成果我们应该尊重而不是抹杀。再者,目前的研究对校名英译不准确的原因,较少从译者自身和政府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提出应对措施。最后,已有文献对校名英译中所存在的问题总体归纳整理的较少。本文将在这些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拟采用文献法,案例法和归纳比较法,深入研究,从多方面归纳、整理、比较,探讨目前各高校校名英译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校名英译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并从译者自身和政府两个角度论述相应的解决办法。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拟采用文献法,案例法和归类对比法三种研究方法,通过登录部分高校网站,了解其学校概况,研究其校名英译是否准确及规范;搜集中国知网等学术型网站上的期刊,学位论文,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目前的研究现状;查阅《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多功能英汉双解词典》等工具书,探析校名英译中词汇运用是否得当,旨在分析中国高校校名英译现状,重点对校名英译中的音译,文化对等和词汇运用方面进行分析并找出其问题所在及提出校名英译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同时,试图从译者自身和政府两个角度论述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来更好地规范高校校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