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1-25 来源:网络
课题研究现状:
《千万别丢下我》(Never Let Me Go, 2005)为著名日裔英国当代小说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的第六部小说,其中的克隆人主角、照顾捐赠器官的“捐赠人”的“护理员”凯茜(Kathy)以记忆倒叙的方式,回述与其在寄宿学校黑尔舍姆(Hailsham)一起长大的朋友露斯(Ruth)和汤米(Tommy)之间的故事。小说初版当年获得英国布克奖提名和美国亚历克斯奖等文学奖项,受到了评论家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2010年由马克•罗曼尼克(Mark Romanek)执导将小说拍摄成同名电影,女主人公凯茜的扮演者凯瑞•穆丽根(Carey Mulligan)当年斩获英国独立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近几十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了对石黑一雄及其作品进行研究的领域,已经有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千万别丢下我》进行了解读。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克隆人、文学伦理学、平等、死亡意识、背景体质等主题进行阐述。国外研究者布鲁斯•詹宁斯(Bruce Jennings)在Biopower and the Liberationist Romance 《生物和解放的浪漫》一书中集中讨论小说中体现的科技和人性的问题,包括生物科技对人的“权利、尊严、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威胁”,以及“对基于这些观念建立的个性、能动性和自我身份的侵蚀”。有学者试图剔除小说的科学因素,把克隆人的处境看作对人类自身的指涉,如袁朝辉、江玉娇(2011)解析作品中主人公凯茜身份认同之路,探讨人类对自我身份价值的追寻及探索。追寻造成小说悲剧性结尾的原因,谷伟(2010)从克隆人凯西的有限视角出发,借助回忆的力量深入克隆人内心世界,探寻其生命历程,揭示了“黑尔舍姆”的体制悖论和隐含其后的社会霸权构建。刘斯琴(2011)通过人物主角主要背景寄宿学校黑尔舍姆,以新的视角分析小说中黑尔舍姆的权力运行体制和权力对学生的规训以及反抗的失败,从而揭示小说中人物悲剧的最终原因。根据对书中多次提到的死亡主题进行分析,陈兆娟(2012)探讨出作者传达出个体面对死亡时应该持有的态度:当死亡必然来临时,个体应能直面并主动承担其社会责任,同时也应能尽量给他者以关注。从道德角度,信慧敏(2014)将小说置于后人类的视域下,探讨克隆人选择背后的德性力量即对于死亡的坦然面对和选择体现了克隆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
课题研究目的:
小说以凯茜、露斯和汤米三个克隆人的命运为视角,描述了他们对自己的伦理身份以及自由生存意义的追寻,但是最终发现他们为追寻自由的努力还是消除不了克隆人烙印,只得接受克隆人的使命,直到命运的终结。以往大部分学者主要关注小说主人公的克隆人身份,将其作为科技以及伦理道德评论小说进行分析。本文试图超越小说中的克隆人背景,分析其中隐喻折射的现代人类社会:人们总是想要努力生活追逐自由,寻求自我价值的认同,但最终却依旧逃不出命运的捉弄。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力图揭示个体自由的相对性和生命悲剧的无可逃脱性,以及在这种悲剧下寻求自由和生存价值的勇气。
课题研究要点:
1. Introduction 1.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1.2 An Overview of Never Let Me Go 2. Tragedy of the Clones 2.1 The Clones’ Ethical Identity 2.2 The Clones’ Consciousness 3. Destinies of the Three Characters 3.1 Life at the Hailsham:the founding of their clone's Identity 3.2 Life at the Cottage :the attempt to escape the donation: 3.3 Reunion and Donation: :the acceptance of donation and death 4. Concl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