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4-18 来源:网络
课题任务与目的
委婉语来自于禁忌,它可以造成词语意义在较短时间内的出现或消失,是造成语义变化的直接原因之一。因为文化习俗的改变或某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导致一些词汇的直白使用不再被社会所接受,为了用温和或模糊的表达来代替这些刺耳生硬的表达,就需要借用有相近词义属性的其他词汇对其进行替换,以便在不影响沟通质量的情况下,提高话语对受话者接受性。于是,一些充当委婉语的词汇,具有了原先并不具有的意义,只是其原有意义并不马上消失,而是和委婉义共存。但是随着时间和使用语言群体的变化,委婉义可能会慢慢占据上风,最终取代词汇的原义,从而完成语义的变化。
而在委婉语中,最典型的就是对“死亡”现象的委婉。当人们不得不提及死亡的时候,就尽力回避这一禁忌而用一些礼貌、含蓄的词语来代替那些令人不快或唐突的表达方式,这就是死亡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在英语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就有400多种。在西方,死亡与宗教的联系很密切。人们不理解这种神秘而令人恐惧的自然现象,便从宗教里寻找解脱。委婉语往往因不同的宗教背景而呈现出不同的宗教色彩。因此描述宗教人士死亡的委婉语相当丰富,这也成为委婉语的一大类别。在中国,古代森严的宗法家族制度使得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价值观深人人心,漫长的封建统治也使得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根深蒂固。因此中文中皇室、大臣的死亡委婉语也成为一大类别。
像所有的词汇一样,委婉语也有其构词的方法,并且它的构词手段更加多种多样,除了遵循基本构词法外,还包括其他独特的手段,包括语音手段、修辞手段等。语音手段指的是用异化读音的方法,改变禁忌词汇的读法达到委婉的目的。修辞手段是指利用暗喻、转喻,保留陈述等方法生成委婉语达到既不触禁忌有能生动表达的效果。
二、调研资料情况
Allan, K.& Burridge. Euphemism & Dysphem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Ayto, John. Euphemisms.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Led. 1993.
Lehmann, Winfred. P. Historical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2.
Long Dictionary of Comtempory English 1987
Rawson, Hugh. 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 and Other Doubletalk.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s, Inc. 1981.
Trask, R. L. Historical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6.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Vol.17. 1983.
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刘纯豹. 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 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
三、初步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与导师商讨论文方向,确定论文思路。全面搜集资料,到国家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寻找相关的文献。充分的阅读和理解资料内容,并做好记录。导师提供宝贵的意见。对所选的材料进行筛选,摘录和整理。撰写论文初稿,导师审阅初稿,指出修改之处,尽快修改初稿,反复斟酌字句;提交二稿,征求导师意见,导师审阅二稿,给予意见,及时修改论文,推敲各处细节 ;完成终稿,准备答辩。
四、预期结果
完成毕业论文,通过对死亡委婉语起源、构成的分析,研究其在影响语义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其丰富语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