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6-21 来源:网络
20世纪80年代初,迟子建以她的小说《北极村童话》迈入中国文坛,至今为止发表了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迟子建是当代文坛一位不容忽视的实力派女作家,其所获奖项,足以证明。迟子建是唯一一位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并且曾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迟子建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当代作家之一,她用独到的视角,抒发性灵的书写方式孕育了许多饱含审美意味的小说及散文作品。其中,自然意象在迟子建的散文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迟子建将深刻的人文关怀灌注于自然意象当中,使得作品呈现出完整丰富的意蕴。迟子建驰聘于今天文坛的时日巳经够长,她小说的写作特色也已引起阅读界与批评界的双重关注。然而一直以来,对迟子建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对其小说作品的评论,散文部分是少之又少。近年来,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评论迟子建及其作品的文章有千余篇,但其中评论其散文的文章却只有十余篇。全面系统地介绍评论迟子建散文的专著也还未山现。以下几个角度是这些作品大多关注的内容:
1.迟子建散文中弥漫着的感伤情调及悲剧审美意蕴。以崔宗超的《论迟子建散文的伤怀之美》(《当代文坛》)为代表,它从大自然的生态反思、“天人合一”的精神和对于自然的哲学感悟,以及“雪”这一具有典型性意象的分析,阐释了迟子建散文的伤怀之美;同样着眼于迟子建散文伤怀情调的还有徐玉英的《试论迟子建散文感伤情绪的艺术表达》,它主要涵盖了审美意象、艺术感觉、构思技巧三个方面。黄志涛的《孤寂之美的诗意呈现——评迟子建散文集<假如鱼也生有翅膀>》(《新学术》),它从美学风格、关注倾向和女性意识三个角度对迟子建的散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1.迟子建散文中的地域描写。崔淑琴的《朝向故乡的深情书写——论迟子建散文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当代文坛》)中,重点阐述了迟子建散文中对于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人文情怀的书写。
3.迟子建所具有的儿童视角。王莉在《穿越过去时光重温简朴时光——试述迟子建散文集<我的世界下雪了>中回溯性儿童视角的运用》(《大家》)中由《我的世界下雪了》这一作品入手,指出了回溯性儿童视角为迟子建作品带来的童趣以及关于生命本质的思考。
4.有一些学者已经对迟子建散文中的意象进行了相关研究。比如,李思颖的《苍凉背后的火光——迟子建散文中的隐喻意象赏析》(《北方文学(下旬刊)》),就试图挖掘迟子建散文中意象的隐喻性。杨惠君在《论迟子建散文中的多彩意象》(《丝绸之路》)中以雪、黄昏、月光为例细致剖析了自然意象在迟子建散文中的独特含义。这些作品从不同维度寻求到了迟子建散文意象分析的切入点,但这一研究领域中依旧存在许多空白。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迟子建无疑是一位具有显著特征和极高辨识度的作家,读迟子建的散文,人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文学信徒的虔诚和真挚。迟子建长于漠河,在极度寒冷的地域环境里却孕育了她及其温暖细腻的笔触。她观照到的大自然里的景观以及包括狗、鱼、鸟等在内的生物有一种蓬勃而鲜活的生命力。在她的散文作品里最不缺乏的就是诗一样的温暖语言和儿童所具有的天真而富有孩子气的书写,她赋予自己笔下的意象以生命意识的崇高感和款款流淌的伤怀美。她在散文中敞开心扉,用文字铺衍和建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世界,并向读者展示了这个文学世界所具有的的无穷魅力。本文将着重探索迟子建散文中自然意象和生命意识、哲学意味等的内在联结。自然、社会、生命糅合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迟子建散文的主题话语和精神向度。迟子建凭借着自身的艺术敏感,迟子建在散文中引领读者行走于故乡的乡间小路,碰触和安抚着那些充满生命力的灵魂。
第一章:意象撷取和分析
1.以雪、月、黄昏、山河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意象;
迟子建的文字是离不开雪的,也或者是雪这一冬天的精灵一直眷顾着她。温暖不是一直身处暖室,而是风雪夜归,漫长摸索之后的栖息之地;月亮为许多文人热爱,其遥远高洁暗合其精神追求;黄昏、山川、河流等也是迟子建散文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意象。
2.以鱼、狗、花等为代表的生命体意象。
在迟子建小的时候,故乡每年都会有鱼汛,在迟子建看来“鱼”是有灵性的动物。
第二章:地域生态特征及对其运用意象的影响
1.漠河独特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对于人的性格和思维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位于祖国极北的漠河有着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在作家迟子建的眼中,故乡俨然是“北极村的童话”。她的笔触在这种环境中氤氲着温情,自然风物具有了一种默默酝酿生机、悦纳苦难喜乐的生命气质,而这种情怀也灌注到了迟子建相当一部分作品当中。可以说,对于故乡的自然风物的感怀成了伴随迟子建创作生涯的精神坐标。
2.大兴安岭地区的社会环境。
迟子建的家乡大兴安岭地区是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信仰萨满教民族的聚居区域,萨满文化在这些民族中有着深厚的根基。通过邻居的故事和外婆的讲述,萨满文化潜移默化地渗入进了迟子建的思维意识之中。迟子建散文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叙述故乡的民俗风情,萨满文化宣扬“万物有灵”,赋予自然物及自然现象以主观的意识,对于世间万物心存敬畏,这与迟子建的话语方式存在着同构性。
第三章:自然意象中凝结的美学意蕴和哲学意味
1.自然意象的悲剧审美意味;
悲剧是美学的一种范畴,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崇高的诗。悲剧是最具有现世人文关怀的一种书写态度。对于万事万物的悲悯是对于生命的尊重,雪、月光、鱼、河流等这些冷色调的自然意象本身就带有难以捉摸、转瞬即逝的特质。而迟子建又赋予了这些意象孤寂且悲壮的色彩,哀伤力透纸背。
2.自然意象中蕴含的哲思;
迟子建始终善待其笔下的自然意象,她的散文作品常常能够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迟子建徜徉在自己带有禅意和老庄哲思的文学世界里,将“物”与“我”血脉相融,两两相忘。
3.自然意象的生命意识;
迟子建散文中的自然意象不论生命体或是非生命体都具有一种寂静地、缓缓流淌着的动态美;迟子建常赋予笔下的风物以“格”和主观感知,使它们具有了一种绵绵不绝的生命力;迟子建对于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敬畏,让她的书写充溢着浓郁的人文关怀。
4.自然意象呈现出的人性温暖
迟子建善于在苍凉与荒芜之中寻求安放身心的温暖港湾,在漠漠长夜里,她能够看到光并感受到火光的温暖。她对于苦难始终保持着悦纳的态度,也就是说在迟子建的笔下,寒就是暖,希望与困境于她而言具有相似的意义。
结语:
解决的关键问题:
1.探讨迟子建散文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自然意象及其扮演的角色;
2.结合作家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追溯其意象运用方式的源头;
3.迟子建赋予的散文中自然意象张扬生命意识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