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6-12 来源:网络
方言及其方言的调查,方言的演变这些前人已经做了充分的研究。有关上海话的基本情况以及发展史也已经有了很丰厚的成果。而在上海话的具体调查研究方面,大部分研究都只对社会的一部分群体进行调查,虽然对其调查进行了很多详细的分析,但因为调查的是部分群体,难以代表目前整个上海话的适用范围和频率。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关于方言的定义。不论是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还是戴庆厦的《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和《社会语言学概论》,对于方言的定义都可以概括为“方言是语言的变体”。他们认为语言和方言是一种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每个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对于汉语方言来说,系统间最大的区别是语音和词汇系统的差异。同时,方言可以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本课题研究的上海话属于地域方言。
(2)关于方言的调查。对于方言的调查,根据戴庆厦的《语言调查教程》,方言研究的第一步就是深入方言区进行方言调查,而调查分为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调查。本课题研究的适用范围和频率主要是语音方面的调查,同时也会涉及一些书面词汇使用的调查。对于方言调查,首先要明确目的和任务,本课题的任务是调查上海话目前在上海各年龄层次的使用范围和频率。其次是决定调查的类型和方式。本课题将采用典型调查,以社会结构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来展开调查。调查的方式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直接获取第一手的原始资料。研究总结出了方言调查的工作要点分别为拟定调查大纲,调查表格,调查人员自身的准备,选择发音合作人,制定调查日程,记录、审核和整理材料,编写调查报告。在张振兴的《方言研究与社会应用》中还提出了有关方言使用濒危指数的观点,可以借此对上海话的濒危指数进行评估。
(3)关于方言的演变。方言作为语言的变体,它的演变和语言的演变基本上是一致的。普遍的观点认为方言的演变分为变异和整合。根据李如龙《论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的观点,变异分为音值的变异,音类的变异,字音的变读,连音变读四种。变异的趋向分为繁化和简化,分化和整化。整合是方言的变异是否成功的一个因素。变异产生于个别,局部的言语行为之中,只有经过整合才能稳定的进入整体,进入语言系统。对于演变的动因,普遍研究认为,动因分为内因和外因,自变与他变两种。研究总结出了方言演变的规律是东南方言的音变分化多,官话方言整化多。早期方音演变多 自变,晚近方音演变多他变。汉语方音的演变早期都是字音的变读,各种连音变读则是后起的演变。
(4)关于上海话的基本情况与发展史。方言学公认上海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上海话是吴语的重要代表,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是现代吴语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支语言。狭义上海话指上海市区方言,也就是现在被广泛使用和认同的上海主流通用方言。广义上海话还包括各上海本地(郊区)方言,主要包括浦东话、松江话、嘉定话、崇明话、金山话、青浦话、奉贤话等。有关上海话的发展,钱乃荣在《上海语言发展史》一书中指出,上海方言语音的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dz声母的消失,前后鼻音韵对立相混到消失;第二阶段主要是zhi、chi、shi发音的前移,从七个声调到六个声调;第三阶段主要是缩气音从减弱到消失,fu、hu、vu从混到分,分尖团到不分尖团;第四阶段主要是部分字浊音声母清化,hu变为fu。根据他的观点,上海话的词汇发展主要是常用词的范围变化,民间生活用语的都市化以及习俗语和特征词在都市社会中的变迁。
(5)关于上海话与普通话两者在实际使用上的研究。影响上海话使用的最大的原因是普通话的推广,而对于上海话与普通话的关系。游汝杰在《方言和普通话的社会功能与和谐发展》中提出方言与普通话承担不同的社会功能,并不互相冲突,而是互相补充。在当前的上海,存在双重语言现象和双层语言现象,普通话正在演变为高层语体,而上海话正在演变为低层语体。近年以来,上海人的上海话能力并没有明显的减弱。方言是变化发展的,古今上海话不同,上海话的特点因时代不同而不同。普通话与方言互相影响,互相吸收有益的成分。
(6)关于上海话使用情况的调查。大部分的调查主要集中在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的研究中还分为本地学生和外来学生。比如《大学生对普通话和上海方言变语的评价》,《上海高校学生沪语使用情况调研及其保护传承略谈》,《上海土著学生语言行为报告》,《在沪外来大学生沪语态度调查报告》。这些研究调查侧重于大学生自身对上海话的看法和态度,这是由于大学生作为成年人群体,已经可以自行对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价。研究得出,大部分外来学生并不打算学习上海话更谈不上使用了,因为普通话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他们在上海的日常生活,同时上海话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学习相对比较困难。对于大部分本地学生而言,上海话由于长辈的影响,或多或少的会使用上海话。一部分学生甚至会主动去学习上海话,但掌握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群体的另一个角度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范围学生的调查研究,比如《上海市学生普通话和上海话使用情况调查》,《上海市小学生上海话和普通话语言态度研究》,《这声“侬好”还能传多久——上海中学生沪语使用情况小调查》。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学生接受的教育对于他们使用上海话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由于教育政策的大方向是推广普通话的使用,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被要求使用普通话并学习正确使用普通话。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公共场合使用的都是普通话,而在家中受到长辈的教育影响,依然会使用上海话进行交流,但使用上海话的程度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调查了社会的其他甚至整个群体,比如《上海市民语言生活状况调查》,《上海话,何须拷贝不走样》等。着眼于社会的研究普遍得出的结论是,上海话目前的使用范围处于萎缩状态,很多场合由于外来人员的比重较大并且很多外来人员并没有学习上海话或者没有学习的打算,为了正常的交流,普通话的使用频率逐渐高于上海话。但在《上海话,何须拷贝不走样》的调查研究中也指出,语言是在变化的,上海话通过逐渐适应这种新情况,比如改变部分对外来人员较难的发音使上海话对他们而言变的相对容易学习,依然可以维持一定的使用范围和频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完成现阶段上海话在上海话各个社会年龄段和层次的使用情况调查,补足目前在上海话研究中缺少的有关现阶段相关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研究。为之后对上海话在本阶段的使用范围和频率的相关研究留下全面的研究材料。
1.主要内容:对上海话这一方言目前的使用范围和频率在社会各年龄和层次进行一定的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运用具体的语言学和方言知识进行分析。对于上述结果,结合目前的现状,预测上海话今后的发展趋势,主要是预测上海话会逐渐消失还是继续稳定发展等。
2.目标:通过对上海话的全面完整使用情况调查,了解上海话这一方言目前的现状。分析造成目前状况的各种因素(与普通话在语言学各方面之间的对比差异,方言本身的优劣势,政策的导向等),总结相关因素,对上海话今后的发展进行预测。总结预测和目前的状况,思考解决方法,比如结果是被评估为濒危应该如何应对或者在一些应使用普通话的场合使用了上海话该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