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1-30 上传会员:小兔乖乖
分类:管理学院 论文字数:17595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政府公信力是考核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民主民生进程、公平正义情况的重要考核指标。政府公信力的高低决定了政府的地位和权威,是衡量政府工作结果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具体公共危机事件即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着手,从中发现政府在新媒体时代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存在信息真实性备受质疑、信息公开力度难以满足公民需求以及公开速度乏力三个方面的困境。接着从政府、公民和媒体三个角度分析其原因。公民对政府发布信息真实性的普遍存疑原因主要在于新媒体各种信息来源的冲击,此外还有部分媒体的不良行为以及政府行为本身使公民对其发布信息的质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合理运用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加强政府的危机信息公开力度同时提升公开速度;通过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强化网络舆论引导;提升政府行政意识、媒体责任意识以及通过网络教育提升公民的网络意识;最后利用媒体的放大镜功能形成媒体监督、利用新媒体app微信等开通举报通道形成全民监督、利用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法律监督,媒体、公民和法律形成多元主体合力的监督模式。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新媒体、公共危机事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2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意义-2
1.理论意义-2
2.现实意义-3
(三)研究现状-3
(四)研究方法-3
1、文献分析法-3
2、案例分析法-3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依据-4
(一)基本概念-4
1.公共危机事件及其特点-4
2.新媒体及其特点-4
3.政府公信力-5
(二)理论基础-5
1.社会治理-6
2.新公共服务-6
3.社会契约论-6
三、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公信力提升困境-6
(一)“长春长生疫苗”事件舆论发展-6
1.潜伏期-7
2.爆发蔓延期-7
3.冷却期-8
(二)政府公信力提升困境-8
1.公民对政府发布信息真实性广泛存疑-8
2.政府信息公开难以满足公民需求-9
3.政府信息公开速度的困境-9
四、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10
(一)公民的非理性与认知局限-10
1、新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公民具有非理性特性-10
2、公民的政治认知水平偏低-11
(二)媒体不良行为的影响-11
1.新媒体时代的媒体存在博关注行为-11
2.新媒体时代的媒体责任意识薄弱-11
3.媒体负面宣传对政府形象造成影响-12
(三)政府自身的应对不力-12
1.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不透明-12
2.政府对新媒体参与和监控不足-12
3.政府人员行政理念缺失-13
4.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13
五、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提升路径-13
(一)利用新媒体加强危机相关信息公开力度-13
1.通过政府新媒体政务平台加强信息公开力度-13
2.利用新媒体加快危机相关的信息公开速度-14
3. 建设新媒体在线服务平台提升信息沟通效率-14
4.加强新媒体舆情危机信息公开程序立法-14
(二)健全新媒体网络舆论引导机制-15
1.规范新媒体的使用,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15
2.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促进危机的舆论引导-15
3.设立政府网络舆情监督部门,完善突发危机应对体系-16
(三)强化政府、公民和媒体的危机应对意识-17
1.政府制度和手段意识与时俱进-17
2.加强媒体的责任意识-17
3.新旧媒体结合进行网络意识教育-17
(四)多元主体合力监督-18
1.媒体监督——强化媒体“放大镜”功能-18
2.“联网+督察”全民监督——开通微信举报通道-18
3.法律监督——加强法律法规建设-19
六、小结与展望-19
致谢-1
参考文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