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1-10 上传会员:雙子海
分类:管理学院 论文字数:23324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2020年是农村改革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年份,中央部署启动新一轮农村改革,加紧完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主体,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也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推动乡村振兴,补足“三农”发展短板,必须要实现改革目标,激发农业发展活力。近年来开展得如火如荼的 “三权分置”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度基础,“三权分置”的核心是在土地流转中引入土地经营权,这意味没有土地经营权就难以形成“三权分置”,很难促进我国土地流转。在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之下,研究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本文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流转模式下促进经营权转移的激励机制,并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广西城联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分析目前流转困境,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激励机制;城联村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3
1.1 研究背景-3
1.2 问题的提出-3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4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4
1.4.1 研究方法-4
1.4.2 研究思路-4
1.5 研究文献总结-5
2 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概念与理论-6
2.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三部曲”-6
2.1.1 两权分离-6
2.1.2 土地确权-6
2.1.3 三权分置-6
2.2 中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概述-7
2.2.1 20世纪80年代末-7
2.2.2 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7
2.2.3 党的十八大至今-8
2.3 概念界定-8
2.3.1 农村土地-8
2.3.2 土地承包经营权-8
2.3.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8
2.4 农地流转研究理论-9
2.4.1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9
2.4.2 规模经济理论-9
2.4.3 资源配置理论-10
2.4.4 可持续发展理论-10
3 国内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及激励机制研究-11
3.1国内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介绍-11
3.1.1土地互换模式-11
3.1.2 土地出租模式-11
3.1.3 土地股份合作模式-11
3.1.4 土地托管流转模式-12
3.1.5 种粮大户转包模式-12
3.2 国内农地流转模式激励机制研究-12
3.2.1 政府和集体的组织协调作用-12
3.2.2 坚持农民自愿和权益共享原则-13
3.2.3 农地经营权流转模式因地制宜-13
3.2.4 引进专业队伍保障流转顺利-13
4 国外农地流转交易模式及激励机制研究-14
4.1 国外农地流转交易模式介绍-14
4.1.1 美国 “家庭农场” 模式-14
4.1.2 法国 “土地整治与农村安置公司” 模式-14
4.1.3 日本 “土地信托” 流转模式-14
4.1.4 越南 “政府-农民-开发商三方协议机制” 流转模式-15
4.1.5 俄罗斯土地流转模式-15
4.2 国外农地流转模式激励机制研究-15
4.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产权边界-15
4.2.2 配套制度健全,给予农户利益保障-16
4.2.3 鼓励中介结构发展,提供农地流转平台-16
4.2.4 重视金融支持,制定财政信贷政策-16
5 广西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与困境——以桂林市城联村为例-17
5.1 广西土地资源概述-17
5.1.1 区位因素-17
5.1.2 土地利用现状-17
5.1.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概况-17
5.1.4 研究区域概况-18
5.2 广西农地流转政策法律研究-19
5.3 广西农地流转模式介绍-20
5.3.1 富川瑶族自治县流转模式-20
5.3.2 隆安县 “金穗” 模式-20
5.3.3 玉林农地流转网格化治理模式-20
5.4 广西城联村农地流转存在问题概述-21
5.4.1 流转方式单一,土地流转合同意识薄弱-21
5.4.2 村委会作用有限,政策扶持力度低-21
5.4.3 农民存在 “恋土情结” ,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22
5.4.4 农民转型难,保障制度不健全-22
5.4.5 “非农化” 倾向与 “非粮化” 经营问题突出-22
6 广西城联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策略研究-22
6.1 完善地方法律法规制度,提供流转制度保障-22
6.2 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政策宣传-23
6.3 注重农业 “能人效应” ,积极促进农民转型-23
6.4 引入金融支撑,建设土地流转平台-23
6.5 加快农村保险制度建设,减轻农民风险负担-24
6.6 农地流转应坚持 “以农为主” 的政策-24
附录-24
参考文献-27
致谢-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