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答辩资料 更新时间:11-27 来源:网络
首先,是“把关人”的缺失。微博环境下,海量的信息充斥于网络之中,网民拥有了信息采集和发布的权利,但是发布的微博信息并非像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一样具有强烈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具有可考性,因此微博中很可能产生谣言,借助微博的随意性,它所倡导的即时分享就容易助长谣言的传播,由于网民们在接受微博信息过程中缺乏对信息内容的深入分析和思考,盲目的跟风现象增大了其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另外,凭借微博的即时传播特性和广泛的使用群体的特点,假如对虚假谣言听之任之,谣言会演变成为非理性言论,从而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非理性言论会将微博参与者带入一个怪圈中,无法看清事实的真相,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当微博环境中非理性舆论占领舆论高地时,那些缺少知情权的网民会因为在非理性观点的引导下改变自己的观点,陷入“沉默的螺旋”中,造成事实的真相难被掩盖,严重影响网络和谐。因此,微博中把关人的存在异常的重要。
其次就是微博参与者素养的良莠不齐。现如今的微博已经过度娱乐化,被大量庸俗的内容充斥。微博参与者对名人隐私的关注已经超过了对社会公共议题的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往往被写成网络恶搞和低俗段子在微博上传播,网友们对公共议题缺少发人深省的分析,尽是冷嘲热讽,娱乐至上。公共议题逐渐的商业化庸俗化导致对相关公共事务的推动作用有限。微博不注重人文关怀,尤其是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微博上除了痛惜也会出现幸灾乐祸的声音。例如日本发生地震的新闻在微博出现后,微博中竟然发出了“死光才好”的咒骂声,这种“幸灾乐祸”的声音已经丧失了一个人的基本底线,只剩下偏激、仇恨和无知,毫无人文关怀精神。因此微博参与者的文化涵养和个人修养也值得反思和探讨。
最后,由环境问题引起的“有限效果论”值得关注。微博中出现的环境议题常常是作为负面议题出现的,如果缺少意见领袖的推动很难引起公众的兴趣,而且并不能像贪腐议题一样能刺激到公众神经,往往都是“一阵风”式的传播,不能引起公众长时间的关注。对于环境问题,公众所能保持的关注度多则半年,少则十几二十天。因为公众对环境类议题的关注力持续时间有限,一旦有了新的火爆话题介入,或者媒体对该话题保持一段时间的冷处理,微博上的反响会自然而然回归到近乎沉寂的水平。但是,这种只有轰轰烈烈的过程,没有落到实处的解决并不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有益的改善。因此有关环境议题的新闻常常有头无尾成为了烂尾新闻。
三、对策
在微博环境下应该如何把关呢?很显然,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已经很难适应微博这个特殊环境下的把关需要,在新媒体的崭新环境下把关人的角色定位自然也需要作出相对应环境的重要改变。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网络把关人自然而然得不再是单一的一个人或者单一的组织,而是逐渐发展成全民把关。
从微观上把握,就要求每个微博参与者都要在自身下功夫,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好对微博内容的把关。微博参与者在享受这个平台所带来的大量信息的同时,更主要的是提高自己在大量信息中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对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不盲目相信,多一些自我看法和清醒认知。同时,在微博这个自由的媒体平台,每一个微博人也应该珍惜使用自己的话语权,在发布和转发的同时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在宣泄自身情绪和诉求想法时,必须重视网络所带给我们每个人的约束,提升个人法律素质和道德观念,这样来最大程度得确保自己发布信息的规范性和合理合法性,推动整个微博大环境的良性发展。而另一方面讲,在微博中存在着许多的微博大V,因为粉丝众多,在面对诸多问题时,他们往往带来的影响力更大,当然所承担的把关职责要更重一点。因为作为微博环境下的意见领袖,如果他们发布了虚假的信息,所引起谣言的肆虐结果相对于一个普通人的微博要严重的多。
除了考虑微博用户本身的把关,主要还有微博运营商的把关。作为中观的管理者,运营商对于微博内容的把关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仅需要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将海量的信息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过滤出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将客观真实、积极向上并且注重人文关怀的信息加以引导传播,设置成为热门微博。其次在微博的议程设置方面,需要引导设置合理合法的议题,这样在正确的议题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让微博用户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指向标,从而促使微博大环境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说微博运营商一定要做到让微博积极得发挥起舆论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从宏观角度看,WWW.eEelW.com公共议题在微博的传播还是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把关。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探讨微博与法律之间应该保持怎样合理的度,从而能够积极引导微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理化方向发展,既要保证信息畅通共享,又要引导微博健康发展良性发展。因此,政府在规范微博内容的同时必须谨慎行事,不能粗暴武断的采用删除屏蔽等方式,而要给群众知情权和发言权,广开言路倾听民意,既要让群众在微博中感受到自己处于正确的引领和约束之下,同时不能仅仅为了网络的秩序和稳定而对网络用户控制过度。因此,在微博环境下,把关人已经从传统概念的“守门人”发展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引导者和监督者。对微博的把关需要全民参与,共同对微博内容进行监督和管控。
四、结论
通过对本文中案例的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1.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凭借其创新扩散性实现了环境议题的有效传播。微博对传播者角色定位的设置、微博的集合行为以及意见领袖的存在都为环境议题在微博的创新扩散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延伸。
2.在微博的创新扩散过程中,仍然需要多方的守门把关。微博参与者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微博运营商对微博的议程设置及政府宏观方面对微博的管控多方综合把关,为形成行之有效的微博平台从而有效促进环境微博的创新扩散。
3.在环境议题的创新扩散过程中,要避免环境议题造成的“有限效果”问题,将环境议题的重心放在环境问题的处理解决上,使环境议题的广泛传播与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达成统一。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微博应逐渐成为重要的环境监管渠道,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环境政务微博的运用。“环保部门应该与时俱进、顺势而为,转变思维、革新理念,深刻理解环保政务微博的独特作用。”[陈静文,傅洁茹. 论环保政务微博在环境传播中的有效运用[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12]从而有效快捷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普通民众也要积极参与到环境问题中,利用微博的创新扩散机制,将未被关注的环境问题放大化,形成环境议题,引导政府和媒体的关注,从而有效的实现环境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