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片剧本在拍摄期间,遇到的问题还是挺多
分类:
答辩资料
更新时间:09-06 来源:网络
1、准备了两个机位进行拍摄,一台主机,一台拍细节,素材量并不多,而且两台机子配置不同,拍出来的画面色调也有偏差,为后期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
2、天气及环境原因,去的时候一直阴雨天,导致光线很不好,对拍摄影响较大,即使有灯光的辅助,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3、主人公潘福平和废水法年岁已高,生活中都说的是湖州本地话,即使是说普通话也带有浓重的口音,理解起来很费劲,造成了我们和他们的沟通不便。
4、结束第一次五天的拍摄后,经过整合素材,发现有些素材不好用,尤其是空镜的拍摄很不到位,于是又进行了第二次拍摄,但由于器材的局限,在画面的稳定度和清晰度上都有所欠缺。
5、参考老师的建议以及校方对片子时长的规定,我们决定第三次前往湖州荻港村进行补拍,这次主要的拍摄内容是两位主人公的日常生活状态,但此时组员已经很难安排一起外出的时间,经过多次调和之后才解决了问题。总结起来,问题比较多,多源于基础没打牢,前期准备不够充分,拍摄不专业,对自己的这次不是很满意。
五、后期剪辑
在后期的剪辑中发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在策划和拍摄时就出现了一些失误,色彩不平衡,画面抖动,构图不佳,两位主人公的故事不够生动,画面与人物之间衔接有些突兀。因为我们选定的人物是古镇老人,说的都是本地话,所以字幕翻译上出现了一定的难度,而且由于少了很多镜头,所以后期剪辑也是非常的艰难,但是我们小组成员都在努力的调出时间再去补拍,来弥补片子的不足之处。
六、总结
我们拍摄的微纪录片虽然只有16分钟左右,看似很短的视频,但小组三人都花了很大的心思,甚至出现了很多摩擦与争执,其实当真正开始着手策划、人物选定、拍摄、剪辑,才发现其中有很多的环节与细节。比如,你需要思考故事策划的如何引人共鸣、如何用画面表达你想讲的主题,而这些又涉及到人物的拍摄手法、画面的构图、灯光等。这些一环扣着一环,当每一环做好时,才是真正讲好一个故事。当我在剪辑时,我也更能清楚地看清自己的策划、拍摄等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一,当半成品视频出来后,我以观众的角度看时,发现视频有些凌乱,主体不明,我看了之后,会产生费解的感觉。前面风景太长,会产生不舒服,拖拉的感觉,后来仔细分析是因为我们策划没有安排好内容,拍摄的素材不够导致只能用空景来凑时间,而且空景出现了一些抖动较为厉害的镜头,而造成的心理感觉。有些镜头的拍摄与我之前想表达的画面意思背道而驰。第二,又因为现场把控不到位,以及前期准备有些不充分,导致故事缺乏故事性。这次拍摄实践,让我认识到自身的专业性不足,以及应变能力的缺乏,而我潜意识的也在归纳、记录下自己的这些问题。在我意识中,生活就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也许因为这样才显得有趣。而我,将这些很大问题下次刻意地去改正,相信自己也是很大的一个进步。这次,总结起来,前期准备、拍摄确实拉了很长的战线,并且成果并不如意,但是确实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而最终呈现这样的成果,说明自己策划、摄影基础不牢,自己现场应急与掌控力的缺失。或许,这些问题的发现才是我这次最大的收获。的难度。
上一篇:
传统手工艺的守护与传承
下一篇:
老年人心理问题现状调查
找原创论文,从三亿论文网开始 www.eeelw.com
电脑版
|
目标:为大家提供3亿可以通过查重系统的原创毕业论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