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答辩资料 更新时间:04-20 来源:网络
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 学者们对于自尊的定义看法不一。孙慧莲总结出了以下观点:“(1)最早给自尊下定义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自尊=成功\ 抱负水平, 也就是个体对于自我价值的感受体验取决于个体实际的成就感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比值。(2)库伯史密斯认为,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 从这个态度可以看出个体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感、价值感的和成功感。换种说法就是, 自尊既是个人对自身的价值判断, 也可以表现出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3)荆其诚在其主编的《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中提到, 自尊是一种认为自己可以受人敬重的自我概念亦是个体对自我感觉的一种表现形式。(4)魏运华在综合了国内外已有的定义基础上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与体验。”[1]我国心理学者在80年代初开始探讨研究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以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自此正式开始涉足自尊的领域。
自尊是个人对于自己的评估, 它会促使个体形成看待自己的态度或者是观点, 并且通过自己的言行表达出来。一个人自尊的形成与发展既受个体所处的周围环境有关,也与个体成长速度与经历有关。那么,青少年自尊的发展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进行一一探索。
心理学家指出,有一种在社会比较论的领域,人们会不自觉的就拿自己和周围人进行比较,并且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显示出自己的长处及价值,从而提升自尊。张丹萍在对大学生的自尊进行研究后指出:“尽管个体在与他人进行比较后发现自己很一般,他们也能够从他人的成功那里找到与自己有关的地方,并获得替代性成功体验。”[4]而且这种比较有两种,分为向上比较和向下比较。一般人们在遭遇挫折的时候都会进行向下比较,即与那些比自己更不幸的人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情绪上的平复以及心理上的平衡。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只有那些遭遇严重挫折与威胁的人才会更倾向于向下比较,而高自尊的人往往会选择向上比较来激发自己的积极性。有一种解释是说,低自尊者在选择逃避的情况下可能是因为他们只是在自尊受到威胁时采取的一种平衡自身状态的策略而已。高自尊者往往想要接受更多更强的挑战来增强自尊并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而低自尊者一般会选择拒绝接受新的困难与挑战来寻求心理上的平稳与安逸,从而保护自尊。郑顺艺在其文章《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提到:“自尊无论是在认知方面、情绪方面乃至行为方面,都对个体的表现有所影响,其作用在低自尊上尤为显著,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自尊的作用机制。”
自尊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心理学家在对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自尊进行研究后指出,儿童大约三岁左右的时候自尊就形成了,并且在五六岁时初步稳定,直到青春期开始发展迅速。此外,国外的心理学家研究后指出,自尊在幼儿时期的发展并不是那么稳定,到了老年时期又开始逐步下降,只有从青春期到成年期这段期间才开始不断增长。 国内外的许多心理学家,就在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年龄特点这一问题上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
1.自尊的发展与个人的年龄有关。孙风华等人在做关于儿童自尊发展的研究时,总结了这一阶段的特点并指出:“青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年级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年级不断增长,每一阶段自尊的表现也不相同,且每一个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小学四到六发展迅速,而小学五六年级则呈现出比较稳定的趋势,到了初一这个时期,儿童的自尊则又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随着青少年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和对于自我的评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改变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小学五、六年级正处于青春期初期,与以往相比,他们比小时候的自我意识能力更强,更希望能够得到成年人的重视、尊重以及平等对待。但处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他们的自尊水平会出现一些波动甚至下降,所以还不能够正确的意识和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及自身能力。
2.自尊的发展与儿童自身的性别有关。从幼儿一直到大学生,心理学家们对于自尊都不断进行着丰富的研究。杨丽珠等人对3—9岁儿童采用了自编问卷的形式对他们的自尊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我胜任感、责任感以及外表感组成了这个阶段儿童的自尊。在对于大学生的自尊研究中,张丽华等人采用的也是自编问卷来研究大学生的自尊。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尊发展上也有着巨大的差别。这一方面的差异表现为,男生的自尊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女生的自尊发展水平;他们的差异还表现在学习领域方面,文科生的外表感维度得分较高,而理科生的外表感维度分数就比较低。”
3.自尊的发展与个体所处环境有关。“同样,独生子女、城市学生和学生干部这类群体的自尊总分远远超出不是独生子女、农村学生和普通学生的自尊总分。”[3]
4. 自尊的发展也与家庭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有很多研究表明,个体自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家庭经济状况、学生性质以及城乡差别上。尽管有些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尊水平在性别这一变量上没有什么差异,只是男生女生各有侧重罢了,但是从自尊获得的方式以及结果上来看,差异还是比较显著的,但是就其自尊获得的方式方法以及程度上都基本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