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答辩资料 更新时间:04-13 来源:网络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计算要经过观察、比较、想象等一系列活动,其过程体现了思维过程的顺与逆,思维水平的高与低,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中也要重视各年段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带着研究的态度进行学习。
1、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供思路,教给他们思维方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及自身的思维潜能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计算遇到阻碍时,再让学生互相议论,相互启发,老师尽量做问题的研究者、引导者,引导学生探索,寻求规律。如:教小数乘法教学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有了这一知识基础,新内容的学习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研究中掌握。老师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观察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之间的联系,找出原因及规律,从而使学生比较自然的得到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教学以算为主,但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可以改变计算教学中枯燥无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计算教学的效果。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让他们再说中达到思维的有效训练。如教混合运算74+100×5÷3时,让学生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然后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再说出这道题有几种计算方法。
2、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我们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时,必须以算法多样化为立足点,灵活运用教材,跳出自身思维圈的束缚,善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随时探索算法最优化,并在实施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不仅要学生掌握基本算法,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算式的特点,探寻合理,灵活多样的算法,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教师备课时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课堂内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关注学生的不同算法,特别是学生的一些个性化解法,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要勇于跳出自己的思维圈,去解析学生的新思维、新想法,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要及时对算法“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找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如在进行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如果按书本教只有一种方法,在实际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自己探索后,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多样,而且都有一定的道理。讨论:计算19+37得出的方法有:①10+30=40,9+7=16,40+16=56;
②3+37=40,16+40=56;③1+19=20,20+36=56;④19+30=49,49+7=56;⑤19+40=59,59—3=56;⑥20+37=57,57—1=56; 20+40=70,60—4=56。这些方法中大部分是教材中所没有的,都是学生独立思考,展示了算法多样化,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体现了计算教学的新理念。
3、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意识
《课程标准》对估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在小学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估算是一种技能,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在人们的生活中,所需要的估算结果比精确计算结果的次数多得多,因为客观条件往往不容许我们每一件事都坐下来细细测量或是计算,人们经常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估算。比如上街买菜估算花去的钱数,去超市购物估计要用多少钱,建房估算房屋的面积等。再如主人要砌一堵墙,想请师父预算材料,主人只要告诉墙的长、宽、高,师傅就能说出相应的材料数量。显然,师傅运用了估算,并且这种估算结果人们能够接受,具有可靠性。因此熟练掌握估算技巧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除此之外,估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及时发现错误;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记忆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估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数据,对数据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估算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技能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进行实际估算。
(1)强化估算意识,做好估算示范,提高估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一些需要用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情景,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估算内容做好估算示范。估算示范则应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如:随着计量单位的出现和四则运算的进行,估算训练即可开始。在学过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后,一方面要求学生建立相应的所学单位的观念,同时让学生联想生活实际,并通过两者的结合来估测填写恰当的长度单位:黑板长3( ),铅笔长2( ),数学课本宽18( )等。教学中要多创设一些需要用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情境。如:阶梯教室每排有22个座位,共有18排,现有356名同学来听课,问能坐地下吗?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不断的感受用估算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估算的意识,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加强精算、口算和估算的结合,提高估算能力。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两种基本形式。两者在学生的精算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有较好的互补性及协同性。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阶段选择性地使用两种计算能力,取长补短。计算当中,口算与精算常常为精算提供充分的素材,估算反过来又促进口算、精算的熟练化。
(3)教师对学生的估算结果应有和理性的评价。在学生估算之后教师的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重视估算,而且有利于学生估算技能的提高。
加强训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数位对齐;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 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基础。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及学生的特点,围绕重点,组织形式多样、灵活、能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性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
3、强化简便运算的方法,关键让学生灵活运用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
4、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形式多样。训练也要持久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