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12-14 来源:网络
王铎是由明入清的书法大家之一。从他的书法风格上来说,王铎应该是属于明代的书法家,他一生过了六十一年,而在清仅八年。但在明灭亡之前,他的书艺似乎并未达到较为纯熟的境界,如黄道周就曾说过:“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字化” 的话,而从他五十三岁以后已是清朝天下了。王铎入清之后虽位居高官,但实际上并未取得清政府的信任和重用。对于文人士大夫来说,官场不得意的时候,往往正是在自己学术和艺术方面自我完善的时机。因此,降清后的王铎很有可能心情并不舒畅,但其书法艺术却正经日趋走向成熟,并且成为他表达内心情感,平复心态的主要寄托方式。王铎草书成就是相当高的,尤以长幅大作为最。让我们不解的是他成就的取得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 、“独宗二王、倾心老米”
王铎幼而学书,以王羲之的《怀仁集圣教序》为入手法帖。自称“《圣教》之断者,余年十五,钻精习之”[(清)王铎《跋<圣教序>》,引自《王铎书论迭注》,载《中国书法全集62.王铎二》]。王铎学习二王书法的范本,除了唐怀仁和尚集王《圣教序》、褚摹《兰亭序》等帖外,更主要的还是《淳化阁帖》。像明末清初的多位书家一样,王铎的学书过程,受到《淳化阁帖》的影响非常大。他自己甚至说:“《淳化阁帖》、《圣教》、《褚兰亭》予寝处焉!”[(清)王铎《宋拓<圣教序>跋》,引自《王铎书论迭注》,载《中国书法全集62.王铎二》]。我们是可以从他留下的大量临写作品中证明这一点的。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通过《淳化阁帖》临习了大量晋、唐名家的作品,如:颜鲁公、柳诚悬、张旭、释怀素等。除此之外王铎最倾心的就是米芾了,王铎对米芾的书法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领悟,并以此作为自己学习书法的起点和归宿。
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深得《兰亭》法,不规规模拟,予为焚香寝卧其下。[(清)王铎《跋米芾<吴江舟中诗卷>》,引自《王铎书论迭注》,载《中国书法全集62.王铎二》]
海岳书……如飞仙御风,得《兰亭》、《圣教》遗意,迈宋一代……予经见内府米真迹书启约千馀字,洒落自得,解脱二王,庄周梦中,不知孰是真蝶,玩之令人醉心如此。[(清)王铎《跋米元章<告梦帖>》,引自《王铎书论迭注》,载《中国书法全集62.王铎二》]
从上面的王铎跋语我们可以知道,王铎对米芾的书法是很青睐的。崇祯末年是王铎书法逐步走向成熟定型的重要时期。经过了早年对二王和《淳化阁帖》的学习临摹,有了深厚的书法功底,此时的王铎把更多地精力放到了米芾身上。王铎对米芾书法中所特有的跳宕用笔和欹侧结字有着自己独到体会与理解,并尝试拓展扩大到超长的立轴之上,在米芾从未涉足的领域,将米字的书法特征作了尽情的发挥和个性的演绎。
王铎学书在取法上以二王和米芾这三位书坛巨擘为主要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博采众长,可知他在师承选择上是有独到见解的,也是他书法艺术走向成功的关键
二、独特的临古方法
(一)“如灯取影,不失毫发”
王铎临摹古帖是有自己方法与技巧的。钱谦益在王铎墓志铭中写道:“秘阁诸帖,部类繁多,编次参差,蹙衄起伏。趣举一字,知立应,覆而视之,点画戈波,错见侧出,如灯取影,不失毫发。”[ (清) 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三十《墓志铭》]根据引言,我们可以知道,“如灯取影、不失毫发”应是指一种高超的临摹功夫,能将法帖临的形神具得。因此王铎依据“如灯取影”的临古原则进行临摹学习,为他取得较高的书法艺术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王铎临习法帖的诸多作品中,以“如灯取影,不失毫发”临摹原则的临书作品大多以长卷、扇面、册页等形式出现,如临《唐怀仁和尚集王羲之圣教序》、褚遂良临王羲之《兰亭序》、《草书为芳老先生临王羲之帖扇面》、《临阁帖与山水画合卷》等。
由王铎临《唐怀仁和尚集王羲之圣教序》(图一)和宋拓《唐怀仁和尚集王羲之圣教序》(图二)的对比我们对王铎那“如灯取影,不失毫发”的临摹功力所折服。
现在我们将图一和图二做比较,我们会发现图二中的“孤”、“晨”、“飞”、“途”、“地”、“迷”、“里”同图一中的这几字无论是在笔法上还是在字法上都非常酷时。再看通篇章法疏朗神聚,字与字遥相呼应同图一在气息上“不失毫发”。还有王铎在58岁所临写的《临阁帖与山水画合卷》,不但临写的神形兼备且临的是多位名书家作品,由此可见王铎“如灯取影,不失毫发”的深厚临摹功力。
(二)“拓而为大”
王铎在《跋柳书》中说:“柳诚悬用《曹娥》、《黄庭》小楷法拓为大,力劲气完”。[ (明) 王铎《拟山园选集》卷38之题跋2]还曾在《草书杜甫诗跋》中说:“用张芝、柳、虞草法,拓而为大,非怀素恶札一路。观者谛辨之,忽忽。”[ (清) 王铎《草书杜甫诗跋》,引自《王铎书论迭注》,载《中国书法全集62.王铎二》]这里的关键字是“拓”。“拓”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开拓、扩大的意思。左思《吴都赋》:“拓土画疆。”(画:划分。)今有双音词“拓荒”。刘正成在《王铎书法评卷》里说:“‘拓’即摹,不失原形的摹写之,放大之”[ 刘正成 中国书法全集:王铎卷 北京:荣宝斋,1993 p18]由此可知“拓而为大”就是放大书写。再者说王铎的书法作品相当一部分是临古作品。他所临的古帖往往是从《淳化阁帖》中选取的东汉至唐朝的尺牍手札。把尺牍手札的小幅作品临写为六尺、八尺、一丈的大轴,王铎是经过精心的笔法改造的。 “拓而为大”既是王铎的一种临帖改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他进行创作的一种方法。
(三)“不规规模拟”
王铎在《跋米芾吴江舟中》说:“米芾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深得《兰亭》法,不规规摹拟,余为焚香寝卧其下。”[ (清) 王铎《跋米芾<吴江舟中诗卷>》,引自《王铎书论迭注》,载《中国书法全集62.王铎二》]由此可知,不规规摹拟是王铎从米芾的书法作品受到启发,而形成的一种临摹习惯,也就是改动临摹对象的表现形式而展现自我个性的一种临古学习方法。
实际上“拓而为大”与“不规规模拟”在王铎的很多条幅作品中是同时展现的,如他在38岁临摹的《临王羲之瞻近帖》、39岁临《宋谵帖》、44岁临《王羲之月半念足下帖》、48岁临《王羲之小园子帖》、53岁临《王羲之阔别帖》56岁临《王献之勿动.委曲帖》等。有关统计,王铎只在草书传世的条幅类临帖作品有80多件。由此可知他以“不规规模拟”临书的方法的频繁程度,更能看出对他书法艺术成就取得的作用。
王铎对二王的学习大多是通过《淳化阁帖》的临摹吸取营养的,再临习中往往加入自我因素,使临摹作品自由“我”在。因此,这类临摹作品完全可以看作是王铎的创作作品的。在王铎临《王羲之小园子帖》(图三)中以及王羲之书wWW.EEELW.Com 《小园子帖》对比我们一目了然。图三在墨色的变化上是非常惊心动魄的,王铎的情绪也在书写的过程中充分展现:第一个“仆”字,用涨墨法,墨色凝重,几乎难以辨识,一直写到“子”字,才稍作停顿。以下四个字,又左右错开 ,两两相连。“杂”字又用涨墨法,一气连写五字,快意横生。“怀”字下一行,行云流水,快感十足,线条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韵律变化,字法正欹开合相生 ,极富变化,特别是“往希见此二处动静”八字,连绵不绝、一气呵成、怕案叫绝。直到“故常”出稍作停歇。后写几字达到全幅高潮。虽“还”字稍有瑕疵,但给人以不经意之中见神奇之感。从线条上看,此幅作品应是王铎以长峰羊毫书之,水墨在绢上随意渗化,形成大量墨团,同长峰羊毫写出的细线条产生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在尺幅上达到丈二的巨幛。此为王铎“拓而为大”和“不规规模拟”的临古方法的代表之作。
临习古帖作为王铎书法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他的一生从来没有间断过。与其他书家有所不同的是王铎晚年的临帖作品反而多了起来。王铎晚年的临帖,已经抛弃技巧和外形上的模仿,只是借助古人作品的抄写来表现自我的风格罢了。这更有力的证明了王铎“不规规模拟”的临书方法了,实际上就是创作。如王铎临《张芝帖轴》(图五)。
对于书法的学习,王铎以自己独到的见解“独崇二王,倾心老米”的取法师承,到“如灯取影,不失毫发”的临摹功力基础的累积,这为他出众的用笔打下了坚实基础;再到“拓而为大”、“不规规模拟”的半临半创的学习,融合自己个性取得自己独特的风格;最后坚持“一日临帖,一日应求索”的借古创作,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屹立于中国书坛。再细想来,“如灯取影,不失毫发”和“拓而为大”、“不规规模拟”分开则是三个临古学习方法,合则是一个完美的学书过程,加上“一日临帖、一日求索”的坚持不懈,更有家仇国恨的情感因素,王铎的成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