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05-26 来源:网络
(一)音乐节奏智能与教学策略
音乐节奏智能,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1]。选用适宜的策略可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参与积极性。从具体情境中分析策略使用情况,能明确何种策略适宜何种情境。
1.音乐欣赏
在初步自主阅读环节,播放背景音乐,把幼儿带入故事情境中,更快理解图 画内容。例如:在欣赏画面阴郁厚重的《滴水兽的夜晚》时,播放巴洛克时期音乐。这样可以消减幼儿对浓厚压抑的黑色的恐惧情绪,同时保持其神秘氛围。
充满爱与温馨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可以采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童年的回忆》。温暖的大兔子和动人心弦的音乐融合,触动幼儿心田,想起自己和父母玩耍的场景,明白自己得到的爱。
2.韵律游戏
《母鸡萝丝去散步》中狡诈却倒霉的狐狸、懵懂却好运的母鸡的形象鲜明有 趣,自然引起幼儿跃跃欲试、动作表现的兴致。此时播放格里格《在ft魔的宫中》,低沉的弦音正似那狐狸的脚步,重复规整的节奏适合幼儿模仿母鸡不经不慢的动作。扮演狐狸和母鸡的幼儿在音乐中踏着节奏开始追逐,提高节奏感知,帮助发展音乐节奏智能。在读到《叶子鸟》中叶子开舞会时,播放《森林狂想曲》。幼儿将自己带入角色,在音乐中自由自在地旋转跳舞。
3.器乐演奏
在《蚂蚁和西瓜》中,小蚂蚁搬运大瓜有困难,幼儿也为他们捏一把汗。把
《加油歌》用器乐演奏(已学),帮助小蚂蚁克服难关。幼儿可以共同感受小蚂蚁的辛苦,加深蚂蚁终于成功后的喜悦感受。《母鸡萝丝去散步》中的狐狸每次倒霉后继而会发出不同声响,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乐器配音,从而加强课堂趣味,提高幼儿活动主动性。
(二)人际交往智能与教学策略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②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③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④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体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1]。
在绘本小组表演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组织、协商、分析能力并加强人际联系。彩排时小组中往往有积极参与与消极参与两类幼儿。积极参与者包括指挥
者和投入型,消极参与者包括完成任务型、旁观者和游离者。针对不同状态的幼儿采取不同指导,加强其人际交往智能的提高。
1.积极参与者
指挥者希望控制其他幼儿,所以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鼓励指挥者赞扬消极 参与者,有助于消除他人的抵触情绪,增强他人自信心,提高参与度。投入型幼儿往往参与度很高且积极热情,所以指导其帮助消极参与者,在与消极参与者接触时传递愉悦快乐的讯息,感染组员。告诉指挥者他的未尽之处,帮助其带领团队。
2.消极参与者
消极参与者使用敷衍了事或逃避不参与等方式告诉整个小组的幼儿自己的态 度。这恰恰说明他们缺乏表达协商能力与意愿。指导幼儿采用询问、解释说明的方法进行协商。询问时语气委婉表达清楚,解释说明时讲清自己的理由。不指责埋怨他人,学会低声说话,不打扰别组活动。很多旁观者并不是不想参与而是非主角不演,所以干脆放弃。教师帮助他发现新角色的特别之处,比如主角的朋友小美,她身上有什么样的好品质,你希望成为这样的人么?从而从不同角度思考,不局限于非主角或放弃的极端选择。
(三)自我认知智能与教学策略
自我认知智能,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会从各种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劣[1]。
“情商”一词出现在九十年代,在全球掀起一场提高情商的学习热。看似神秘的情商其实就是情绪能力,包括情绪识别、情绪理解、情绪表达与调节的能力。情绪主题绘本则是指绘本作者的创作主旨在于通过为幼儿呈现有关某种情绪状态的故事,帮助幼儿认识、理解常见的情绪状态,引导幼儿恰当地表达、抒发自己情绪状态,进而调节自己的情绪,增长情绪知识,提升情绪能力的儿童绘本。从情绪识别与理解、情绪表达、情绪调节三个部分着手提高自我认知智能。
1.情绪识别与理解
在故事内容中,寻找故事人物的情绪源头,为什么它感到开心/伤心?教师言 语引导,帮助幼儿迁移至自身经验,加强情绪感受,提高生活中自身情绪的识别。 2.情绪表达
学习故事中的人物是怎么说出自己的想法,怎样在沟通交流中解决苦恼。或 者让幼儿帮助故事人物,教它怎么说。这样,在迁移默化中,幼儿就学会不同情境中情绪表达的方法。
3.情绪调节
在《生气汤》中,小男孩霍斯一天遇到很多倒霉事,自己很不开心。回了家, 妈妈为他做了一碗生气汤,对着汤大喊大叫、挤眉弄眼,还叫霍斯一起来做。在一通发泄后,母子哈哈大笑,烦恼烟消云散。此时,教师引导幼儿适当宣泄负面情绪,有助于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妈妈爸爸不在一起了》提到了现代生活中父母离异时,幼儿茫然无措、焦虑恐惧的心情。父母离异对幼儿是一次精神创伤,当自己无法化解巨大的压力时,要让幼儿理解消极情绪是无须回避或者掩饰的。只有正视负面情绪,才有可能尽早平复心情。
(四)自然观察智能与教学策略
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可进一步归结为探索智能。包括对于社会的探索和对于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
[1]。
因为知识类绘本的内容与自然观察智能的培养目的不谋而合,所以选择知识类绘本作为教学材料。陈玉金将知识类绘本定义为:以科学知识为题材的绘本,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叙事方式采用虚构故事或非虚构故事以呈现科学的事实与概念,图画则具有相当的解释工作,并占有整本书相当的分量[2]。在选择知识类绘本的基础上,还可以使用以下教学策略:
1.图文配合
知识类绘本结构性强,说明性文字多。部分幼儿因为一个部分不懂,就失去 兴趣。所以图片必须连贯且细致,这样即使听讲中一部分难以理解,也可以回顾和连接重要文句信息。
2.支持幼儿提问
虽然在用结构性强的材料进行教学时,可能会被幼儿天马行空式的提问打乱 计划,但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培养探索的精神极其重要。教师应用极大的热情回应,因为教师的回答肯定了幼儿探索的精神。用心倾听逻辑性不强或重复性的提问,是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尊重。
3.加强纵深探究活动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小班幼儿重在感受与体验,大班重在比较和研究, 并借此发现新现象。在有关动植物的探索中,可养成幼儿长期记录的习惯。比如在《泥土好可爱》的活动中,有幼儿提出为什么有的植物长得好,有的病怏怏。教师简化成长势好与浇水、施肥的关系。教师设计长期观察表,组织幼儿轮流记录每日情况,这能促进责任心和坚持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