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05-11 来源:网络
(一)提高高校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研究性大学、扩大我国教育的世界认可范围
在努力推进教育服务贸易国际化的同时,我们应投入更多精力在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和建设优质研究性大学上。我国只有在先解决本国人才结构性问题,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体制,才能获得世界范围内对我国教育的认可。因此,我国首先应该建设完善的人才管理体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这样的体制和目标下坚持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学术带头人队伍的建设;同时还要全方位改革专业设置、考核制度和评估体系。
2、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国的教育服务产品只有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才能努力在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上赶超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应制定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科研水平,而这一战略的核心应该是建立一支具高素质的导师和任课教师队伍。我国要给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深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接触更多的前沿知识,通过终身学习来提升自己;同时,要加强和国外高校的合作,邀请海外知名学者来讲学,通过引进优秀教育资源来提高我国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二)重新调整课程专业设置,扩大出口范围
1、调整我国学科设置方法,与国际化接轨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对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教育已成为了国际大趋势,国际通用的学科设置方法也从强调细分专业转化为大学科、宽专业的模式。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学科面仍普遍较窄,且太过于细化和集中,导致我国在国际教育中不具有吸引力。我们应在新一轮的”学科目录”调整中强化“一级学科”,淡化“二级学科”,增强专业设置在国际留学生市场中的竞争力。
2、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扶持优势学科发展
大卫·李嘉图认为,应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与贸易。应用到留学教育服务贸易上,也就是说,独具特色的专业是吸引更多的高层次外国留学生的重要条件1。我国应对目前已有的专业设置进行积极地调整,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专业。我国目前只发挥了在中国语言文化、中国传统医学方面的竞争优势,设置了较多的专业,其实,我国在基因组研究、农业生物技术方面也有着不凡的成就。另外,航天科技、核能应用方面我国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但目前确没有相应对外专业的设置。因此,我国应针对这些特色专业,重点投入优势学科建设,大力扶持优势学科的成长。
(三)提高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制度管理
1、推动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们不仅要借鉴海外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树立先进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观念,更要建立与国际现有制度接轨的教育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我国教育服务贸易体制的改革主要体现在:管理控制教育经费、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新的质量评估监督制度。另外,为了确保学生的长远利益,应该要对输出和输入的教育服务加强监管,要完善对一些认证机构、评估机构的监督机制,保证中外办学的有序发展。
2、树立国际市场营销意识,把我国的教育服务推向国际市场
针对我国目前教育服务机构缺乏国际营销意识的问题,应该要加强此方面的国际市场营销意识,树立主动到国际市场上推销自己的意识。由于我国教育服务的宣传方式都比较单一,更应该要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采用一些新兴的宣传手段,如通过组织国内高校在海外高校举办教育展的形式,或设立网站报名、设立海外代理机构等方式更加频繁的发布招生讯息。
(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从宏观方面支持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我国应当将资金从产能过剩的行业中逐步抽出一部分注入到教育行业中。首先,要保证教育资源可以被更加合理、公平的分配,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共享;其次,应该将教师的薪酬水平提升到一个有竞争力的层次,从而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加入教师的队伍,提升我国教育的总体水平;再者,我国政府应设立更多形式的奖学金,激发更多学生来华留学的热情,政府也可以呼吁公益团体、企业机构积极设立针对海外留学生的专项基金;最后,应该将政府资金的投入落到实处,切实改善各高校的学校环境、更换老旧的科研设备、重建校园基础设施,努力向发达国家硬件水平看齐。
我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在近年有较大的改善和突破,境外消费进出口规模的扩大,来源国和目的国范围更广、学历层次提高、进出口结构更合理;商业存在进口规模扩大、质量提升;跨境支付和自然人流动两种形式的教育服务贸易也逐渐受到重视和发展。
但我国教育服务贸易仍然存在逆差和人才流失现象。我国整体教育水平低、教育质量落后,尤其是我国教育评估模式存在问题、教师水平层次不齐;我国教育出口范围单调、层次低,来华留学生来源地单一、学科趋同、学历层次较低;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管理滞后,质量认证体系的缺失、我国教育机构缺乏开拓留学生市场的意愿;我国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奖学金激励制度不够完善、硬件设施水平低于国际标准、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
综合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来促进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提高高校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重新调整我国课程专业设置从而扩大出口范围;提高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制度管理体系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从宏观方面支持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