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04-27 来源:网络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我们把新闻消息来源定义为在真实新闻中以直接或者间接方式出现的说话者和信息发布者。本质上来看,新闻消息来源于现实世界,是新闻事实的一部分,任何虚构的,编造的新闻都不存在真实的新闻消息来源。从认定的新闻消息来源中我们必须能够获取与新闻报道相关任何信息,即便是匿名消息,只要能够对新闻报道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均属于该定义范围内。这一定义结合具体的调查统计,既包括党政机关、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网友、普通民众,也包括新闻现场目击者、知情人、深喉、匿名来源等。
新闻工作者在获取新闻消息来源后,选取哪一部分消息源,如何处理消息源,对消息源的态度和定性基本上奠定了该新闻报道的框架。早在 1974 年,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就对框架理论进行了初步阐述,他认为框架是个人“解释的图示”,人们在日常的活动中,会将原本混沌的社会化真实情境转换为主观思想,并构建出特定现实所遵循的规则,在这个过程中,隐含使用了特定的诠释框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美国传播学者吉特林将框架理论引入传播学,主要应用于新闻生产、报道内容和新闻效果三个领域的研究。在新闻学概念中,框架是指媒体对一篇新闻报道从消息源选择,报道角度,新闻语境等各方面进行限定从而达到其最初的选题目的。从争议多年,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缝肛门事件”中就能清晰地看出新闻框架对一篇新闻报道最终产生的媒体效果起到的作用。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在医患矛盾双方均应该出面发声的情况下刻意单方面选择患者作为唯一消息源,大篇幅展示患者主观判断,完全忽略医院方面的消息来源,编造患者被医院恶意欺压的桥段,暗示医院曾向患者收红包。最终,一篇未进行充分调查,单纯为了博取公众眼球,赚取点击率的假新闻被迅速传播,其后果就是加剧了社会上原本就已紧张的医患矛盾。最终,虽然经过央视调查还原真相,原报道记者也已澄清事实,但是医患互不信任的恶果早已蔓延开来。
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中,新闻框架包含两个重要方面,第一方面就是新闻材料即新闻消息来源的选择;其次是对报道内容,版面设置,新闻主题的确定。宏观的媒介环境比如当前的新闻体制,媒体的经营方式和受众的阅读偏好等直接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框架,而新闻框架的确定除了对报道角度,新闻语境等做出限定外,还要对不同新闻消息来源进行选取。因此媒介环境的变化会因为媒体工作者出于使新闻框架的作用最大化的目的,限定、选取新闻消息源而间接影响到新闻消息来源的最终呈现。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人民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其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将中央政府的政策,国家领导人的行动,改革的最新成果等传达给国民。研究结果显示其新闻消息来源中党政机关的比例最高占到了44.1%,即便是占比最低的2015 年,也高达33.7%,这也证实了其党报性质决定了它在确立新闻报道框架时必须对新闻消息来源做出特殊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