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04-27 来源:网络
新媒体背景下,微博微信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当代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节奏。作为青年群体的代表,大学生往往更容易接触和了解新生事物,其中有一部分的大学生群体已经开始尝试加入新媒体平台的运营队伍。特别是近几年微信公众平台的兴起,也伴随着公众平台这样一个“入门级”新媒体高地迎来的大批簇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于个人兴趣、创业或社团组织等各种目的开始创立起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以各种方式方法鼓励学生掌握新媒体运营技能,特别是有部分传媒类专业的老师更是把运营公众账号作为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标准之一。但是,以大学生为创立主体的校园微信公众号生命周期短、推广难、用户粘性弱、质量良莠不齐等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选取苏州大学范围内的 135位有过自主运营公众号经验的大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采用线上问卷发放与部分对象针对性访谈同步进行的调查方法,旨在通过对少数样本对象的抽样调查和研究,试图探究出以大学生群体为创立主体的微信公众号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希望能为有意向参与或正在参与微信自主运营的大学生群体提供有效参考意见。
一、研究背景
当下新媒体发展进步日新月异,伴随而来的微文化、微信、微生活等使传统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改变。而大学生作为对新生事物、科技产品接受度最高的群体,对人际交往、信息获取有着天然的敏感度,这种属性使他们处于微信核心圈的中心位置。当微信公众平台得以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时候,他们自然也成为了首先“吃螃蟹的人”。
相较于微博一次性只能推送 140 字的限制条件,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完整性与连贯性的需求。自 2012 年 8 月微信公众平台诞生以来,作为自媒体发展的试水,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个人用户加公众号模式的优良生态体系。据艾媒咨询去年 11 月底发布的《2016 年 APP 与微信公众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去年 10 月底 2016 年中国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 1200 万个,相比 2015 年增长 46.2%。
1即便如此,到如今也不满 5 岁的微信公众平台仍然是个新兴媒体,专家学者们对于微信平台的探索也都处于初级阶段,并且少有研究将目光聚集在以大学生为创立主体的大批量微信公众号上。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微信平台的发展也起着不可估量的驱动作用,其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根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 501 位大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55.89%的大学生表示曾经“参与过微信公众号的运营”,43.9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或者与朋友一起创办过微信公众号”。2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大高校对于营造校园新媒体环境的重视,仿佛已经让“新媒体运营”成为走出校园走入职场的必备技能。2015年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会同国家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已联合举办了两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旨在促进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生产、形成大力弘扬网络主旋律的良好氛围。
然而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如何生产原创而又高质量的内容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原创能力弱、推广难、已关注用户的粘性又不高,这些问题成为了大学生创建微信号后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苏州大学学生 145 位对象的抽样调查,以大学生群体为创立主体的微信公众号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为研究主题,希望能为有意向参与或正在参与微信运营的大学生群体提供有效参考意见。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法是调查研究中采用最频繁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研究者运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通过书面语言与被调查者进行交流,来搜集研究对象关于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的信息和资料的方法。虽然问卷调查法具有效率高、匿名性强、标准化程度高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过程不深入、难以发挥被调查者的主动性等局限。3
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研究法,是指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结合文献资料的理论研究和规律对某一单一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总结出该事物一般性、普遍性规律的方法。此方法虽更加具有针对性,更能发挥被调查者的主动性,但仅由个案推导整体同时也缺乏科学性、普遍性。
故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希望能在研究过程中达到互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