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04-18 来源:网络
1.企业内部问题
1)中国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韩国企业相去甚远
文化产业是以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导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决定了产业的生命力。中国是文化大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但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无法很好地吸收国际先进文化的养分,导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也无法与国际接轨。韩国在这方面优势明显,韩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使得韩国的艺人、电视剧、音乐等不仅在亚洲,还在国际上都享有一定知名度,韩国文化成功走向了世界。
2)企业无法生产出具有高认可度的中国特色文化产品,出口效益低
中国企业的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在国际上没有市场,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品牌性文化产品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许多本是中国的文化资源却被别国利用。像是花木兰被美国拍成了电影,三国演义被日本做成了游戏,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而在这一点上,韩国却做得非常出色,产品具有创意,又能与自身文化结合,是一个很大的文化输出国。韩国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文化贸易产业链,在国际市场上也能占有一席之地,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3)企业缺乏文化贸易专业人才,相关教育不完善
当今世界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一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文化贸易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重视专业人才资源的开发,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我国企业在文化人才资源方面还十分欠缺,人才结构不当、人才专业化程度低、人才区域分布不合理,系统的文化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缺乏。中国的文化专业人才大多是文学艺术专业人才,鲜有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国际文化贸易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效率和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情况下,若盲目地进行国际文化贸易,必定困难重重。
2.外部环境问题
1)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小,缺乏对韩文化贸易的平台
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作用巨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大与小可以说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韩国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亚洲九十年代末的金融危机之后,韩国为了迅速恢复经济,在 1988 年提出“文化立国”策略,充分给予文化产业资金、政策上的支持。更在中国、日本、美国和欧洲设立驻外文化院1,加强市场开发,韩流文化从而席卷亚洲乃至全世界,大大增加了韩国在亚洲和世界的影响力。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相比就小的多,也缺乏对韩文化贸易的平台,因此发展程度也远不及韩国。
2)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近几年中国越来越重视对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比起韩国,差距还是较大。中国文化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缺乏具体措施和实质性支持,中国文化产业的立法从总体来说还不是非常完善。而韩国在文化产业方面的规定十分明确且具体,颁布了各项法律法规,例如《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唱片录像及游戏产品相关法令》2等等。此外,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也很淡薄,可能造成侵权而不自知,这样就更容易产生争端。
3)韩国重视本国文化,对外国文化产品的进口有限制1
韩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本国文化的国家,一方面不断推进本国文化产品的输出,一方面又对别国文化产品的输入加以限制。以电视剧和电影进口为例,为了保证本国电视剧的收视率,都是引进中国过时的电视剧,并且都选在非黄金时间播出。在 2000 年,韩国曾引进过《还珠格格》,虽然在晚上 11 点播出,仍非常受欢迎,有非常高的收视率,这引起了韩方的警惕。自此韩国电视台鲜少引进中国电视剧。除此以外,韩国还实行“电影配额制”2,是韩国电影崛起的一大法宝,也限制了中国电影的进入。从表 1 看出,2010 年至2015 年没有引进一部中国的电影,电视剧也仅近两年引进了四部。并且为了保证本国的电视剧收视率,都将引进的中国电视剧放在非黄金时段播出。当然不止在影视剧的进口上,在游戏、音乐、图书等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进口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