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04-17 来源:网络
问卷设计、样本及数据采集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移动环境下学术信息推送影响因素研究。问卷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科研人员基本信息调查、科研人员移动阅读习惯调查和基于用户体验的学术信息推送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调查,其中关于移动阅读习惯调查与学术信息推送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调查采用李斯特五级量表法来设计问卷。
研究以本科及以上学历在校学生与高校及科研院所教职员工为研究对象,于 2017 年
3 月至 2017 年 4 月期间通过问卷星发放链接和二维码形式进行随机调查。回收问卷 182份,其中有效问卷 178 份,问卷有效率达到 97.8%,样本来源江苏、上海、北京、浙江等
14 个城市在校学生与高校及科研院所教职员工。根据研究需要及上文中对科研人员的界定,去除回收数据中本科以下和其他学历样本。
指标信度(可靠性)检验
信度分析,是衡量测验的可信程度。本问卷关于移动阅读习惯调查与学术信息推送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调查部分采用李斯特五级量表法设计,可以用该系数测量。研究信度检验结果如表 2,在上表中,Alpha 为信度系数(0.747),由于信度系数大于 0.7,因此总体上该评价体系的内在信度是比较理想的。
表格 2 信度检验结果表
克隆巴赫 Alpha 基于标准化项的克隆巴赫 Alpha
项数
0.747 0.752 14
指标效度检验
KMO 是检验变量间偏相关的指标。根据关于移动环境下科研人员对学术信息推送的接受研究问卷结果,运用 SPSS 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见表 3。由表 3 可知,Barlett 的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 326.304,概率 p 值接近 0,因此研究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同时 KMO 值为 0.815,根据 Kaiser 给出的 KMO 度量标准可知,该问卷数据是具有一定效度的。
移动环境下科研人员接受学术信息推送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整体样本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统计学中常用相关分析对变量间密切程度进行研究。相关系数是描述相关关系强弱程度和方向的统计量通常用 r 表示,r 的取值范围在-1 和+1 之间,计算结果 r 为正则表明两变量之间成正相关,若r 为负则表明两变量之间成负相关,|r|的数值越接近 1 则表明相关系数越强,|r|的数值越接近 0 则表明相关系数越弱。研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作为统计指标来衡量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由于信息需求是不可测量指标且问卷设计中为多选题,
故不进行相关性分析。
注:因子 F1 为“接受态度”;因子 F2a1-F2a5 分为“移动阅读习惯 a 使用平台学术社交网络”、“移动阅读习惯 a 使用平台综合社交网络”、“移动阅读习惯 a 使用平台科研移动 APP”、“移动阅读习惯a 使用平台学术信息邮件订
阅”、“移动阅读习惯 a 使用平台 RSS 订阅学术信息”;因子 F2b1-F2b3 分别为“移动阅读习惯 b 信息内化程度识别理解”、“移动阅读习惯 b 信息内化程度存储共享”、“移动阅读习惯 b 信息内化程度利用”;因子 F3 为“信任度”;因子 F4 为“满意度”;因子 F5 为“主观规范”;因子 F6 为“持续接受意愿”。
由表 4 可知,“移动阅读习惯 a 使用平台学术社交网络”、“综合社交网络”、“科
研移动 APP”、“RSS 订阅学术信息”与接受态度之间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学术信息邮件订阅”与接受态度之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移动阅读习惯 b 信息内化程度识别理解”、“存储共享”与接受态度之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利用”与接受态度之间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信任度”与接受态度之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满意度”与接受态度之间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主观规范”与接受态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主观规范”与持续接受意愿之间呈显著的相关关系。“接受态度”与持续接受意愿之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由上述结果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除“主观规范”与接受态度、持续接受意愿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外,其余各因素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研究对以上结果可能原因进行解释,并对有效利用科研人员此类行为特征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1)推送服务提供平台类型、信息质量和信源可信度对移动环境下科研人员学术信息推送接受态度的影响均不显著。现有学术信息推送服务提供平台类别众多,从内容角度可分为学术型平台和综合型平台,而从载体角度可分为邮件式、APP 式、新媒体式等,从提供者角度可分为高校及图书情报机构、期刊数据库、学者自媒体等。现阶段研究尚未对学术信息推送提供平台服务进行质量评价和体系架构,仅平台学术权威性不能作为科研人员进行选择的依据,很大程度上,科研人员对学术信息推送的接受往往源于一次有效的学术信息接受经历和周围重要他人的使用评价。未来研究可展开对现有学术信息推送服务提供平台质量与可信度评价和体系架构,方便科研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订阅高质量、高效率的学术信息服务。
2)科研人员移动阅读习惯对移动环境下科研人员学术信息推送接受态度的影响不显著。科研人员具有明确学术信息需求时,通常会通过主动搜寻行为进行信息获取,对于这类行为获得的学术信息内化程度较高。而日常接受学术信息推送往往是在闲暇之余,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了解学术资讯,与其当前研究内容相关性较弱时往往一带而过,极少数情况下会进行深度内化。因此,平台应当追踪科研人员搜寻行为,并及时更新科研人员学术信息需求,加快引入“人工智能”服务,以提高学术信息推送服务有用性。同时,科研人员应当加强自身科研信息素养,及时内化学术信息内容,拓宽学术眼界。
3)主观规范对移动环境下科研人员学术信息推送接受态度和持续接受意愿的影响显著。基于上述分析,内容质量和平台可信度难以把控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经验学习是当前学术科研的一种常用方法,研究认为,科研人员周围重要他人对学术信息推送的认知可能影响科研人员的学术信息推送接受态度和持续接受意愿,具体表现为,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学术研究时学术信息服务的推荐、相同学科领域内科研人员进行学术探讨时提供的学术信息服务经验等。因此,平台应当重视科研人员周边重要他人的影响,进行群体性的学术信息推送,另一方面,平台可以推出“学术领袖”概念,提供学界权威人士的学术信息,或由权威人士进行学术信息推送发布和推荐,以此来影响科研人员对移动环境下学术信息推送的接受态度和持续接受意愿。
4)接受态度对移动环境下科研人员学术信息推送持续接受意愿的影响不显著。研究认为,移动环境下科研人员对学术信息推送接受行为是一个随机偶发事件。即一次有效的学术信息推送接受经历会影响其接受态度,但每一次学术信息接受经历是否都有效难以预测,科研人员往往会根据实际需求只接受单次学术信息推送。平台可以提供短期的学术信息推送订阅服务,科研人员可以根据少数次接受,评价服务质量和有用性再进行订阅决定。此外,单次学术信息推送的推荐服务也很重要,以此挖掘科研人员潜在的学术信息需要,加强与科研人员间的有效互动来提升科研人员持续接受学术信息推送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