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04-11 来源:网络
从观察的事件及访谈中可以看出,小兴、小荣和小浩都是具有自大心理的小学生,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形成了自大的心理呢?我对此进行了分析:
1.学校因素
三人在学校内都担任一定的职务,受到班主任张老师的信任。前期表现优秀时,老师经常表扬他们,但是他们经不起表扬,表扬过后竟然表现越来越糟:上课兴奋、作业马虎、考试敷衍、成绩下滑。由此可见,他们自大心理的产生与老师的肯定与赞扬有一定联系。除此之外,班级难同学对小浩的推崇,让小浩变得自我中心,甚至在体育课上说出:“我是体育课代表,我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的话。
因此,我认为自大心理的产生可能与老师多次的肯定与表扬、同学的推崇和担任班干等因素有关。
2.家庭因素
小浩三人家中的长辈对他们的学习都有或多或少的关心。从对他们的访谈中,我了解到三个家庭中,小浩的父母对小浩的成绩最为关心,也对小浩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不需要担心他的成绩;小兴和小荣的父母由于太忙,不能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密切关注。根据三人的表现,可以发现小浩是其中自大心理表现最突出的。
因而,我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对小学生自大心理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3.自我评价
自大心理的产生与学生能否正确自我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与小浩、小荣和小兴的观察和访谈,以及与任课老师的访谈基础上,我了解到这三人对自己的评价都挺高,自我感觉良好。当小学生对自我评价过高时,会让他无法认清自己的实际水平,夸大自己能力,形成自大的心理。
根据对关联式登录表的分析,我得出以下结论:
1.自大的儿童在课堂比较活跃,对于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总是急于展示。
小兴在课堂上十分活跃,对于自己所知道的各种知识总是急于向别人展示。比如说活动课时,当他确定了答案时总是十分激动的,比之前不知道答案时更积极;遇到大家都不会做的题目,当他被叔叔教会时,他十分乐于去教会其他同学,展现自己的优秀。
2.自大的儿童与同伴相处时,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受同伴喜欢。
小浩是比较典型的自大人格,以自我为中心,他在和同学的相处中是绝对不能“吃亏”的,他可以打别人,但是别人不能打他;作为体育委员,他认为体育课上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反驳则要接受惩罚——罚站和抄课文。所以,许多学生都不太喜欢小浩。
3.自大的儿童一般都比较聪明,但成绩往往不稳定,并将失败归因于粗心。
所有老师一致认为小浩、小兴和小荣三人都是聪明的孩子,但是他们考试成绩十分不稳定,可能第一次考 90 多分,第二次却只能考 70 多分。对于考得不好这一事情,他们从不会认为是他们自身的问题,而是认为这次是粗心大意,下次我就考好了。
4.自大的儿童往往比较高傲。
小兴在班上一直很高傲,他从不参与小组讨论中,或者说很少与组内其他几个成绩不太好的人交流,只与成绩优秀的同桌交流;小兴在课上还会嘲笑那些答错了或答偏了的同学。
5..自大的儿童往往是好斗的,想要胜过其他人。
从乱扣分事件可以看出,小浩包括小兴和小荣都是十分在意班级积分的,想要在班级名列前茅;在组织的活动课也可以看出,三人都对第一势在必得,并进行了激烈的抢答。为了获得第一的殊荣,他们都在斗智斗勇。
本研究采用的是观察法和访谈法,我是带着课题去观察与访谈的,所以得到的信息可能不全面。由于实习班级人数较多,想要快速找到合适的研究对象比较困难,我在第二周快结束时找到了我的研究对象。实习时间一个月,于是我只剩两周的时间进行观察、访谈以及组织活动,因而观察到的事件不是很多,观察记录也不够细致。此外,在访谈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我的访谈问题设计的不太好,过度有点僵硬,问题内容没有深度,只围绕着课题展开,没有进行深入了解。
在分析与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为了便于观看,我在不曲解学生和老师本意的基础上对观察记录及访谈资料进行了整理,这一过程可能会让人误解被观察者或被访谈者的原意。在分析结论及自大心理形成原因时,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的限制,可能分析得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