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12-05 来源:网络
这次的毕业设计我选择了创作一部微电影剧情片,通常情况下剧情片的节奏往往相对较慢,但是情节相对紧凑,并且往往是一些特定人群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象的真实写照,更容易使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当今年轻人对于生活境遇的思考,尤其对情感问题的思索与审视已成为我们所处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微电影因为其“碎片化”,“短小精炼”的特点更有利于主题的快速展开和升华。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此次剧情片创作,能作为对我相关专业知识学习的考核,从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总结相关经验教训,开阔自己对相关影视创作的眼界,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作打下基础。无论是前期的策划,现场的拍摄调度,是将会把我大学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整合其中,在我看来,对于一名编导学生来说,这样一次如此贴近自己专业的毕业设计注定试一次难能可贵的历练自己的机会,其意义不言而喻。
国内为现状及分析:
微电影作为新兴事物,从制作到播出都是基于网络平台,目前国家并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这也使得微电影获得了更为宽松的创作空间,而且,微电影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较强,只要你有兴趣,就可以自导自演自己创作微电影,更易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微电影为更多有志于电影创作的人提供了良好机会,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无尽想象必将带来更多优秀的微电影作品。而微电影的创作也为年轻导演今后的电影之路积累了经验,这也将改变中国电影的面貌,有利于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
如果说传统电影强调意义,那么微电影则侧重于趣味性,微电影的“微”决定了它必须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吸引观众并让观众产生继续看下去的兴趣,这就对微电影的内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内容上不仅要新鲜有趣,而且要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话题,适当采用较为诙谐的网络语言。
而随着观众审美趣味、欣赏水平的提高,其深度也不容忽视。如果微电影缺乏一定的思考和人文关怀,那整部电影将成为广告的附庸,失去思考的力量和社会关注价值,继而失去观众兴趣,沦为庸俗娱乐。
影片分析:
影片整体采用了线性叙事的手法,同时也加入了插叙和倒叙的手法。
1、全片以女主角收到录音机开始,为全片埋下伏笔。而在结尾也也正是这台录音机使影片达到了首尾呼应。
2、既然片名为《fish in the pool》,鱼和鱼缸自然成为了一条贯穿全片的主线,女主角的情绪波动和转变,无疑是通过这一条重要的线索展开,从一开始的将鱼缸里的其中一条金鱼放归湖中,到独自在家写作时常对着鱼缸出神,再到最终从过往的经历中走出重新为鱼缸里仅剩的那条鱼又买来了另一条作伴。影片中几个重要的节点都离不开鱼的出现。暗喻着女主角在回忆的“池”中就像一条鱼一般,辗转来回,沉浮游荡。但比鱼幸运的是她可以左右自己的命运。
3、这部影片的台词并不多,几场戏剧冲突较为明显的戏,我们着力通过演员的动作表情,以及光线的运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并营造当时的氛围。因为有时台词的运用虽然能较为直观的展现人物性格,但因为本片的整体基调使然,我们不希望氛围被冗长的台词或者独白破坏,正是因为这样含蓄的手法,在我们开来,更有利于塑造人物在观众心中的形象,更具可塑性。
4、另外一个关于本片不得不提的,便是大量长镜头的运用。因为影片本就充满少女情愫的情感基调,长镜头或许是最能诠释出这种节奏的手法。虽然本片作为故事片,但在叙事的过程中长镜头的作用却能在全片的戏剧性之中,加入真实性,对于女主角的人物塑造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的运用无疑会让影片的观众有着更好的代入感,为影片逐步的情感烘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竟情绪才是我们这部影片所最为注重的。
创新点:
我们在创作这部微电影时,希望能做出自己的风格,有别于之前的同类别微电影,希望我们的作品中能充满“情绪”的元素。其中“刻意淡化矛盾”是我们所希望的,即通过大部分看似平淡的细碎生活片段来慢慢让女主的情绪通过影片蔓延,从而更能烘托出我们想要的氛围。表面平淡如水,实则暗流涌动。
个人分工说明:
在此次的微电影的拍摄中我主要担任摄像和场面调度这两个角色。负责影片的拍摄以及根据分镜头剧本对拍摄现场演员进行调度组织的工作。
从本片的分镜头脚本制作开始我就开始了关于摄像的筹备工作,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在了解了整部影片的基调之后,我决定整部影片的大部分场景都用定焦镜头完成,其中主力镜头为35mm f1.4,其作为一只人文镜头且小广角可以应对大部分的室内戏,而1.4的大光圈的小景深则对于烘托全片的氛围也有着很好的作用。同时为了使最终的成片更具有电影质感,我用黑胶布为相机的LCD屏进行了封边,即前期运用16:9的画面比例模拟宽画幅进行构图。从而为后期的剪辑打好基础。
由于影片的基调和氛围,我们决定采取一种大胆的尝试(参见《彗星来的那一夜》)。即不使用斯坦尼康等稳定设备,因为影片中大量的人文因素,包含了大量的主观镜头,些许轻微的抖动很大程度上并不会对成片产生影响,反而会使镜头更加富于主观色彩。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拍摄规划,拍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许多镜头需要摆脱三脚架进行手持拍摄,为了能有更好的构图和画面感,我需要卡住许多“高难度”的机位如:楼梯边缘,席梦思上,楼顶围栏等等。有些机位由于太过危险无法一个人完成,还需要场记等现场人员的协助才能成功拍摄。
在我看来,拍摄视频和拍照片一样,都需要对于镜头氛围的把握,我深知“情绪”对于影像创作尤其这样一部主打情绪牌影片的重要性,为了让镜头语言将情绪淋漓尽致的诠释,还需要对一些场景进行相关故事板的设计。如女主角放生金鱼的那场戏便是根据故事板选择的场地并设计的画面。
关于场面调度,同样也是拍摄过程中一个需要不断调试的工作,在我看来与我的摄像工作密不可分,通过场面调度,可以使透视关系让人物和景象的形态获得强烈的表现力,一些场面的调度对于影片氛围节奏的掌控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我们影片中的许多场景需要使用大光圈进行拍摄,故对于演员的调度更是十分重要,每一组镜头的起幅落幅,决定着最终的画面质量。影片中一些看似平常的琐碎小事,因为场面的调度和镜头的配合而变得充满氛围。影片虽然最终完成,但我在认为我再场面调度上仍有些许不足,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幕女主角熬夜写作睡倒在书桌前的戏,因为调度的问题 NG了七八遍,因为未能和演员交流到位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这无疑是我需要去完善的地方。
此次毕业设计,是一次对于“情绪化”微电影拍摄的尝试,也是一部用心去拍摄的微电影作品。我们为之投入了百分百的热情和心血。同时,也是大学四年所学汇聚成的一张自信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