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05-30 来源:网络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班级中所有的学生个个都非常优秀,但事实上,总有一些学生由于某方面的原因,如:学习习惯太差,基础知识薄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强,智力上有差异,家庭方面的问题等使学习成绩落后,这些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便称为“学困生”。这部分学生一旦自知被视为“学困生”,往往会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定势,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从此一蹶不振。那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就显得尤为重要。
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全体性,它要求“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同时要使每个“学困生”在社会所要求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化“学困生”,与培养“中等生”、“优等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就更有其重要意义。而且资料调查显示“学困生”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存在。在班上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如果没有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这些“学困生”也常常是家庭的主要负担。若他们纠集在一起,还会给整个社会风气带来不良的影响。 “学困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教师要把这项工作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无论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应时刻关注“学困生”,这样,在转化“学困生”方面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困生”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偏离正常水平的学生。“学困生”成绩偏差,“学困生”自制能力差,情绪复杂多变,不能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因而需要一种直观、真实、富有感染力、说服力的教育方法——榜样示范法对其实施教学。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优良品德和模范言行影响“学困生”的方法。它是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和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具体化、人格化,以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影响“学困生”心理,使教育者有很强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创建合谐校园的需要。
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也像那些优秀学生一样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关注。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并及时地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去放大他们的优点与进步。否则,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就有可能稍纵即逝,或被优等生所淹没,而不被重视。我每隔一周,会在班级组织一次“希望之星”评比活动,那些进步大的学生被评为“希望之星”,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们,同时也让这些“希望之星”成为其他“学困生”的榜样。所以,树立“转化式”榜样,可以增强“学困生”的信心,减少心理上的距离,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总之,要想提高学困生的成绩,转化“学困生”,单单做到以上四点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在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同时,必须以更多的爱心、耐心和关心去唤起“学困生”的上进心,进取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